許小敏
摘 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課程特別強調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助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養,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注重素質教育,以促使學生獲得全面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英語;巧妙導入;搭建平臺;課程資源
英語作為最重要的信息載體之一,已成為人類生活各個領域中最廣泛的語言。由此不難看出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因此,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要有意識地將課堂面向全體學生,從而使全體學生的素質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一、巧妙導入新課,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良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不論是小學生還是初中生,他們的自控能力較差,在開始上課的前幾分鐘學生的思維都不能迅速地進入課堂當中,基本上每節課的前10分鐘
教師講述的知識學生是聽不進去的。所以,這就需要教師做好導入工作,要采用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到課堂當中,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高效課堂的實現打下堅實的基礎。
如:教學“Can you play the guitar?”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進入英語課堂,我首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各種樂器,并向學生播放了一段吉他演奏會的片段,在音樂的渲染下,讓學生將精力集中到英語課堂當中,并順勢詢問了學生一個問題:Can you play the guitar?受主觀的影響,我感覺學生這個年齡段不會有彈吉他的,不過出乎意料的是,有位同學的回答是Yes,在給予該生肯定之后,我讓學生談論了自己的各項能力,進而使學生進入了正文的學習當中。這樣的課堂,沒有壓力,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便可以鍛煉使用Can you/he/she ...?Yes, I/he/she can.No, I/he/she cant.句型,這樣不僅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得到提升,也會找到學習的樂趣,同時,學生之間的交流能力和實踐能力也會隨之得到
提高。
二、搭建自主平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課堂是學生展示自我的平臺,只有當學生自己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才能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立足于英語教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進而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而且,《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堂的出發點和歸宿。本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How do you get to school?”時,我采用的是先學后教模式,首先,我引導學生掌握本節課的重點詞匯:train,subway,bus,bike等幾種交通工具,之后,我讓每個學生在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的情況下進行小組自學,讓每個小組之間運用How do you get to school?進行對話,eg:A:How does Mary get to school?B:She takes the subway.使學生在相互聯系的過程中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句型,接著引導學生在掌握基本詞匯和重點句型的前提下對正文進行學習,并將自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反饋給教師,之后,我再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教材中的難點問題進行點撥,以確保先學后教模式的順利進行,同時,也促使學生學習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三、開發課程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音像、電視、報紙雜志、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而且,隨著社會變化的日益激烈,單純依靠課本上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了,所以,開拓課程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的全面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學生的知識視野也會得到擴展,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借助英文歌曲和英文影視劇等讓學生在聽歌和看對白的過程中感受到英語的價值,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感受英語的應用價值,使學生在不斷熏陶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從生活中尋找學習資源的能力。
總之,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將課堂面向全體學生,促使學生的素質水平獲得大幅度提高。
參考文獻:
[1]洪進.初中英語課堂“面向全體,有效教學”的嘗試[J].中小學電教,2007(11).
[2]尹芷華.面向全體學生,實施英語課堂有效教學[J].中學教學參考:英語版,2009(7).
(作者單位 江西省廣豐縣蘆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