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摘 要: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是專業建設的關鍵與核心。從行業優勢、學科優勢、機制優勢三個方面分別對人才培養方案的完善、課程內容的優化、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進行了分析,對高職優秀教學團隊的建設提出了思考。
關鍵詞:人才培養;優化課程;專業化發展
專業建設內涵十分豐富,其中專業教學團隊的建設是專業建設的關鍵與核心。教育部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中提出:“要加強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國家將建設一批優秀教學團隊,并將把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建設作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的重要考核指標。”南京財經學校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作為江蘇省品牌專業,依托優秀教學團隊,在促進專業發展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一、依托行業優勢,完善人才培養方案
1.充分發揮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的作用,與企業財務、會計專家和行業的學者、技術骨干共同研究分析職業崗位(群)能力需求變化、崗位人才需求數量變化,合理調整培養目標的專業化方向和相應培養方案。
2.依據會計崗位的任務和職業要求,積極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式教學模塊。以完成任務為核心派生工作項目,以完成項目為目標派生工作職責,以勝任工作職責為目的的重組理論與實踐教學內容。
3.推進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傳承學做合一,分階段、分內容、分項目、分長短,合理安排理論教學和模擬實習,合理安排學生在校內、校外實訓基地的學習和實踐,使學生很快掌握不同技術領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4.推進職業資格證書和學歷證書的溝通與銜接,特別是適應會計職業制度需要的專業認證,如:會計從業資格證、助理會計師資格證、助理財務管理師證等,引導和鼓勵學生參加各種經濟行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考核。
二、依托學科優勢,優化課程內容
1.專業課程形成系列課程群
我校依托教學團隊的學科優勢,根據課程之間的相關性、滲透性和互補性,形成了會計崗位能力課程群和財務分析能力兩大專業課程群。
會計崗位能力課程群是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利用課本的基本理論,將財會專業技能競賽、會計崗位實踐等內容融入教學,以達到在傳授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目的。該課程群由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會計模擬、會計電算化等課程構成,其側重點是學生會計類課程基礎知識、動手能力的培養。強調掌握必需的財務、會計知識及靈活運用會計核算方法的能力;注重培養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財務分析能力課程群是傳統教學方式與研究性教學方式的有機結合。該課程群的課程包括財務管理、管理會計、成本會計、審計、財務報表分析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通過對所學專業知識的歸納、演繹、總結,來解決實際的財務問題,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研究能力,形成較高職業素養的目的。
2.以教材編寫為載體,進行教學資源庫建設
由于會計政策的變更、生源結構和就業形勢的變化,教師常常缺乏合適的教材或習題集。教學團隊積極進行教材、教參的編寫,成員們共同探討教材結構、重點難點、例題選取、習題難度等,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梳理,進一步理清教學思路,使得教學環節和教材內容充分相融。我校會計專業教學團隊先后主編、參編了五年制高職《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等主干課程的編寫工作,并正式出版發行。
與此同時,團隊還將教學資源庫的開發建設納入常規工作。
一方面,教師在共享優秀的教案、課件、課例、教學反思和豐富的練習題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參與教研的熱情。另一方面,隨著主干課程題庫的建立,作為多元評價體系一部分的教考分離工作也日益完善,對教學質量的提高起到了有力的促進作用。
三、依托機制優勢,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1.責任公擔機制
(1)團隊目標與個人目標有機結合
制訂優秀教學團隊發展規劃,并以此為依據,制訂團隊成員的個人發展規劃。將團隊目標科學有效地分解給團隊成員,通過團隊成員個人目標的實現來促進團隊整體目標的達成。
(2)優化考核評價體系
通過制度確定界限、提供預期、實施激勵,有效地實現團隊建設項目。明確團隊帶頭人及成員的職責和獎勵辦法,實施目標激勵,落實相應的責、權、利,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制度環境和良好的團隊運行機制。
2.“1+1”互助機制
(1)老教師與青年教師“1+1”導師培養機制
在團隊中,為每一位青年教師配備一位具有高級講師職稱、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進行具體指導,要求青年教師參加學校組織的公開課、匯報課、觀摩課教學活動,充分發揮老教師對青年教師“傳、幫、帶”的作用。
(2)專任教師與兼職教師“1+1”互助提高機制
①成立南京九州會計師事務所財經學校咨詢服務公司,派駐教師與事務所的專業人員共同完成從承接業務、具體操作到完成業務的整個過程。②引進行業業務骨干參與校內實踐性教學,共同完成教學任務。③制訂教師企業實踐制度,專業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或兼職,及時了解行業動態和人才需求。④鼓勵教師參加各種資格證書考試,使本團隊教師的執業資格、執業范圍得到提升和擴展,從而促進團隊成員“雙師”素質的提高。
3.競賽、考證促進機制
技能競賽和會計從業資格考證是兩個直接能通過量化指標反映結果的項目,也是團隊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省賽、國賽是優秀學生參與的“點”的指標;考證是所有學生參與的“面”的指標。
學校積極鼓勵和支持教師參加和指導各類技能競賽,通過對技能競賽的主要內容、技術走向和對職業學校技能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進行分析,捕捉指導教學改革的信息,然后轉化為教學項目加以推廣。教師通過參加技能競賽相互學習、相互競爭、相互提高。
會計從業資格證書是會計專業學生就業的“敲門磚”。學校制訂了會計證考試獎勵辦法,將考證結果與班主任、任課教師的教學績效掛鉤。團隊的教師們研究考綱,鉆研教材教法,定期統測并及時分析總結。由于目標明確,措施得力,我校會計證通過率大大超過省、市的平均水平,團隊教師的教研能力也大大提高。
總之,優秀的教學團隊,能夠以專業(群)、課程(群)建設作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工作平臺,通過整合教育資源,促進教師隊伍建設,推動學科教學改革,凝練專業特色。同時還應考慮諸如團隊負責人的遴選、學科建設和團隊建設的關系、團隊的可持續發展等問題。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群策群力的氛圍,產生1+1>2的效果,從而提高學校內涵建設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楊彩蓮.高職特色師資隊伍建設初探[J].職業教育研究,2011(7).
[2]張智,潘久政,姜運.隆高職院校優秀教學團隊的培育與打造[J].教育與職業,2011(32).
[3]胡柏翠,良才.高職院校優秀教學團隊建設的目標定位與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10,31(23).
[4]劉長久.特色專業建設與高水平教學團隊培育的思考與實踐.高教論壇,2011(1).
(作者單位 南京財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