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佐
摘 要: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有效的數學課堂提問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路、強化學生的認知。課堂提問既是重要的教學手段,又是聯系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更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深入思考、引導學生扎實訓練、檢驗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課堂提問;必要性;提問方式
一、為什么要問(提問的必要性)
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它常常是教師通過最初的提問引導出學生最初的反應和回答,再通過相應的對話和交流,引導教師希望得到的答案,并對學生的回答予以分析和評價,課堂提問的作用在于:
1.可以獲得教與學的反饋信息
教師提出的數學問題和教學內容存在緊密聯系時,教師可以立即對學生是否全面掌握有關的學習內容加以確定,如:對某些相關的知識點是否明白,解題思路是否正確,運用公式、數據是否合理等。教師通過回答可以檢驗教學目的是否達到,學生通過回答可以了解自己是否掌握所學內容。
2.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可以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下,利用已獲得的信息,主動開展聯想,積極思維,投入課堂教學中,從而提高學習質量。
3.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能力
通過師生之間對話交流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促進學生積極思考,還可以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更有助于把學得的數學新舊知識進入長時間的記憶、反饋、儲存和再現、再用。好的提問,能激發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在數學王國里遨游,好的提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積極思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不斷研究,用心體會,認真總結,取長補短,使課堂提問進入一個新的境界,把課上得生動活潑、富有成效。
二、誰來問(提問主體)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來到學校里,不僅是為了取得一份知識的行囊,更主要的是為了變得更聰明。”在課堂中,如果學生能善于提問并能提出有質量的問題,那對于培養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是很有幫助的,這就要求教師能精心設計課堂提問,講究提問藝術,創設提問情境。課堂上巧妙的提問就猶如一顆石子投向平靜的水面,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上要致力于提高“問”的藝術。《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數學課程的一切都要圍繞學生的發展展開,所以學生當然是主人。但這不是說,為了迎合新課程改革理念,為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就此一味地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上“隨心所欲”,發展個性。所以,學生應該在教師精心的組織下,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進行有組織、有紀律、高效率的數學學習。
三、怎么問(提問方式)
1.激趣式提問
在學習之前,教師有意識地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從而引導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去積極思考,尋求新知識。恰到好處的提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求知欲,成為“好之者”,自覺投入學習。此處之“石”即教師之“問”,激起之“浪”即學生的學習興趣。
2.啟發式提問
問題啟發是課堂教學的“發展—高潮”階段,也是維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在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創設一個“憤悱”的情境,引而不發,可使學生在心求通而不得時開其意,口欲言而不能時達其辭,從而親自去領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教師以“問”為石,開啟學生心智,啟發學生思路,使之透過現象,看到本質,解決問題,尋求規律。
3.誘思式提問
教師上課時,應從學生的心智狀態出發,抓住學生理解教材內容時可能產生的疑惑并以此去設計疑問,在學生與問題之間構建橋梁,引導學生帶疑問探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驅導式提問
驅導式提問是圍繞上課的重點展開,目的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展開一系列的問題,是體現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有機結合的很好做法。教師的每一個提問都是為學生下達一項學習任務,驅動學習過程,一連串的提問構成課堂教學的主線,引導學生自覺學習、獨立思考、相互合作。
課堂提問,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講究藝術性。好的提問,能激發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在數學王國里遨游,好的提問需要教師做有心人,問題要說在集點處、關鍵處、疑難處,這樣,就能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每一根神經,就能極大地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才能“粗中有細”,突出重點,才能長袖起舞,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提高教學質量。讓我們巧妙地借課堂提問“東風”,“開動”提升數學課堂效率“大船”。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阜寧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