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新蓮
摘 要:教學改革是在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課堂是主陣地。因此,如何向40分鐘要效益,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思路清晰地接受新知識,這就需要教師不斷優化課堂教學結構。
關鍵詞:數學教學;因材施教;思想品質;學法指導;能力培養
如何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做法。
一、注重教學方法,增強思維能力
解決探索性問題是科研的啟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教學中要把鼓勵學生探索的教育思想貫穿于整個教學中,只要有合適的材料,就要有意識地強化這方面的訓練。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教師先不給出結論,而是讓學生動手將圓形紙片平均分成若干分后,再組合成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并讓學生進一步地感知分成的等分越多,所拼成的近似長方形就接近長方形,同時讓學生觀察:拼成的近似的長方形的長和寬分別是原來圓的什么,最后讓學生根據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進行類比與聯想,從而得出圓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教師先不給出結論,而是讓學生探索出結論,以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注重個體差異,因材施教
對待不同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為此,講課時應控制進度和難度,本著“淺、慢、精”的原則,使所有學生能得到不同的訓練;精心設計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數學問題,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和精益求精的態度。把較難的問題讓成績好的學生回答,容易回答的問題讓差生回答,一般性的問題讓中等生回答;作業可分層次布置不同習題,考試可分為不同的試卷(A、B)。其目的是使差生感到有信心、有希望,使好的學生感到不滿足、有求知欲,使中等生感到有基礎、有潛力。
三、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意學生思想品質的培養
教學中可滲透德育教育,中、高年級在教學“應用題”時,可以根據應用題中所反映的日常生活、工業、農業、交通、教育、科技等方面有說服力的數據,經過比較、分析,進行愛家鄉、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科學的教育,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過展示數學簡潔美、對稱美……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利用數學題的優美解答,多種解答、多種變形,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利用數學的嚴密性、精確性,培養學生養成實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習慣;創造寬松愉悅的教學環境,使學生能輕松愉快地學習,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同時,教師工作的嚴謹認真,對學生的關心愛護,也會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成長。
四、加強學生學法指導,注意學生能力的培養
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概念、定理、公式、法則等,要提供模式,教會學生學習數學的環節及方法。
1.課前預習。如讓學生在課前預習過程中,找出疑難問題并記下來,然后帶著問題去聽課。這樣對學生學習數學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2.專心聽講。通過教學,使學生知道上課專心聽講有利于學好知識,教育學生上課要專心聽講,做到:眼看、耳聽、心想,注意力集中。
3.及時復習。這樣不僅可以防止遺忘、加深理解、熟練技能,還可診斷、彌補學習上的知識缺陷,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發展學生的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
4.獨立作業。學生通過獨立作業,能夠使學習過的知識得以鞏固運用,拓展延伸,做到深刻理解。
5.質疑解難。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提出并討論通過學習都還沒懂的問題,凡是學生能發現的問題,要鼓勵他們大膽發問;凡是學生有可能發現的問題,要引導他們自己去發現。
6.總結歸納。在知識整理加工的過程中,伴隨著一系列的思維活動,如:分析、判斷、歸納、演繹、比較、分類、總結、概括、推理等,經過這一過程可以加深知識的理解、強化記憶,同時也可以發現問題、彌補漏洞、糾正錯誤。
總之,優化數學課堂教學,不但提高數學效率,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提升了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榆縣蒙古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