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明華
摘 要: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教師的親和力是激勵、喚醒、鼓舞的推動力。教師提升親和力必須從愛每一個學生做起,以和藹可親的微笑對待每一個學生,用幽默的語言鼓勵和表揚學生的每一個微小的進步,用博大的胸懷寬容學生。
關鍵詞:親和力;鼓勵;表揚;教學質量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和江蘇省“五嚴”規定的出臺,減時增效成為每個學校和每位老師必須深入研究的課題。許多學校要求同一備課組的老師使用統一的教案、課件、作業,但不同教師之間的教學質量仍會有很大的差異。為什么會產生很大的差異呢?這與教師的親和力密切相關。所謂教師的親和力,就是教師在言傳身教、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讓學生感受到的親切感和信賴
感。有親和力的老師的言行會更好地融入學生的學習和情感生活;學生就能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積極響應、主動思考,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老師沒有親和力,學生容易產生抵觸、對立、疏遠等負面情緒及不合作態度,阻礙教學的有效開展。因此,教師要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親和力。
一、愛每一個學生是增加教師親和力的黏合劑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愛學生是教師必須具備的美德,也是教師的天職。在英國教育界有這樣一個理念“每個孩子都重要(Every child matters)”。我們不僅要關愛優秀學生,更要關愛那些學習困難、表現落后的學生。只有將愛灑向每一個學生,在教學中對所有學生都充滿愛心,使學生與你產生親近感,使你和學生更好地黏合在一起,讓他們敞開心扉,真誠地與你交流,使他們能夠將學習中的困難暴露出來,以便教師有針對性的教學。
二、微笑是增加教師親和力的活性劑
在教育中,沒有微笑就沒有親和力。微笑不僅要表現在生活中,還要表現在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能面帶微笑上課,讓學生既感到親切,又能得到放松,在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學習知識,師生的溝通是快樂而積極的。因此,教師在上課前的幾分鐘預備時間中不僅要準備教案,更重要的是準備一個好的心情,能帶給學生一個輕松的微笑,也一定能拉近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是愛他們的,這樣教師身上就有了“迷人的魅力”——這也許是一節成功的課的必要前提。微笑是鼓勵親近的面孔,微笑是相互交流的開始,微笑是對學生的鼓勵。若教師在學生面前擺出一副冷面孔,自然不會具有親和力,只會拒人于千里之外。
三、鼓勵和表揚是增加教師親和力的催化劑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習上取得成功是學生精神力量的源泉,它能產生克服困難的動力,激發學習愿望。”學生都有得到肯定和贊賞的心理。鼓勵和表揚的話可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愿望。同時鼓勵和表揚會給學生提供較多的心理安全,不然,學生會由于害怕被別人發現自己的錯誤而隱藏自己真實思維和情感體驗。得不到鼓勵的學生會弱化學習的信心,產生自卑感,構筑起心理防線,甚至壓抑、封閉自己的情感,教師的親和力也就無從談起。教師不要吝嗇贊美的語言,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表揚學生。當然,贊美要言之有物,深入挖掘學生品質、個性上的閃光點,不能虛浮空洞。教師通過對學生的鼓勵和表揚,加速提升了教師的親和力,因此,鼓勵和表揚是增加教師親和力的催化劑。
四、幽默是增加教師親和力的潤滑劑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師的素養時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的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幽默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潤滑劑,也是教師智慧的表現,教師幽默的語言能使師生之間更和諧。幽默的授課能使學生記得更牢,信息保持時間更長;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用優美、幽默、簡潔、生動的語言把知識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神奇,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發學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
五、寬容與自控是增加教師親和力的鎮定劑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在某種意義上講,學生的錯誤舉止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足為怪。教師要多想想自己曾經是一個孩子,也干過蠢事、說過錯話,換位思考,將心比心,說服自己寬容和諒解學生,這樣便會怒氣全消,理智地處理問題,贏得學生的尊敬。有的教師存在這樣一種錯誤認識:用暴風驟雨般的發泄,可解心頭之氣,得到心理平衡。但是,教師的狂怒,不僅使學生噤若寒蟬、挫傷自尊,教師本人也會郁郁不樂,損害身心。訓練有素的教師總善于用冷處理的方法保持泰然自若,使學生心悅誠服。越是這樣越能提升教師的親和力。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只要教師從教學環節的細微處入手,不斷提升自己的親和力,就能激勵、喚醒、鼓勵所有的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何連霞.怎樣提高教師的親和力[J].新課程學習,2012(8).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