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華
摘 要:數學教學的整體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認知過程。在整體教學中,學生所要了解的教學內容實際上就是人們已經熟知的知識內容,但是,對他們來說,卻是未知的、全新的,讓學生通過教學內容由未知變為熟悉的認知過程,因此,不能單靠記憶現成的數學結論來完成,特別是其中蘊涵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數學思維品質,很難從現成的數學結論中獲取。教師要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探索。
關鍵詞:數學興趣;動手參與;學習熱情;思考能力;創新能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主動參與學習、自主動手學習與交流合作是有效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通過學生親自動手來學習,可以調動學生的感性思維,使難理解的數學理論形象化,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主動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通過觀察、推理等發現對象的某些特征或與其他對象的區別與聯系,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高漲的學習激情,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為此,動手參與認知學習是很重要的。
一、主動動手參與學習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才能獲得豐富的數學知識。主動參與動手實踐操作是通過人體各個功能感官的相互作用以感知形式為主的認知活動。美國華盛頓國立圖書館的墻壁上寫有三句話:“我聽見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見了,就可能記住;我做過了,便真正理解了”??梢?,動手操作、實踐探索、親自參與是何等的重要。興趣的產生是學生由內心自發的去探尋事物,它可以輕而易舉地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空間以及感知欲望直至進入學習的理想狀況。興趣可以讓學生自主的產生求知力,開拓他們的思維能動性。當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很高的熱情后,就會產生很強烈的熱愛之情,去自發學習,會有很好的學習效果。
二、主動動手參與學習有助于學生深入地理解學習內容
數學教學中“空間圖形”之內容向來是教師覺得學生最難理解、最難掌握的知識,其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比較貧乏、再加上學生理解能力的局限,造成這一知識點接受起來很困難。在教程上很顯然,幾何圖形的知識學習是由簡單到復雜、由平面到立體圖形學習,但是,在小學教程中,孩子們通過認知簡單的圖形到掌握再到計算,學習的成果一直不理想,孩子在學習立體圖形的時候,能夠通過自己的想象意識畫出相應的圖形或者想出這樣的立體圖形更是少之又少。
在教學過程中,能較好地靈活掌握的學生最多在三分之一左右,其中大部分學生學得死,學得苦,不能舉一反三。學得辛苦不說,成績也不理想。
三、主動動手參與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數學知識是非常教條的,一旦被列為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它就非常的規范化、固定化,而忽略了數學教學中隱藏思維過程。為此,老師就需要不斷地指引學生去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通過實踐能力去探究問題。
在教學“搭配中的學問”一課時,剛開始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用3件上衣和1條裙子、2條褲子進行搭配,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就感覺到有許多種搭配方法,但容易混亂,難以統計。與此同時,很多的學生就會加以思索: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記住呢?所以,我把很多的想象力都讓給了學生自己去思考,可以通過“討論組”的方式從多重的角度去尋求答案,產生更有效的教學方式。
可見,動手操作可以很好地引發學生的思考。而富有創造力的思考,不僅能使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而且激活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增加了學生自強自信的意識。
四、主動動手參與學習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孩子們的想象創造力都是通過實踐來完成的。”為此,主動動手參與實踐至關重要,可以調動孩子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與此同時,在課堂實踐中,需要讓學生親力親為,通過自身參與調動學生的熱情度以及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可以讓學生學習到更加全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的智力開發,讓他們通過實際參與,動手、動腦去實踐,大膽思索問題、創新問題才能不被動地學習知識,更好地了解知識,成為學習的主動參與者和學習活動的主體。
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讓學生先觀察幾幅圖,想想這些圖形是什么,是怎么組成的?用在什么地方?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制作一幅圖畫,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自由自在地表達他們想法。通過動手參與,孩子們不但很好地掌握了知識技巧,而且開發了他們的智力和創新力,與此同時,更加鍛煉了他們的動手實踐力。而學生也很愿意展現自我。他們對學習的熱愛讓我備受感動,同時,通過學生的自我展示讓我覺得他們都有很強的想象空間,他們具備的創造力是我無法估量的。
總而言之,在基礎教學中,老師不能局限于傳統的教育方式,應該適當地讓學生動手去實踐,激發學生的想象空間,讓他們在學習中快樂的成長。這樣學生既學到了基礎理論知識,也鍛煉了學生的潛在意識。
參考文獻:
[1]楊彩霞.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J].考試周刊,2011(47).
[2]施楠.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途徑[J].新課程:中旬,2011(12).
(作者單位 江蘇省大豐市新豐鎮第二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