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靜 唐小平
江澤民說:“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的講話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出了明確的要求。那么,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呢?
一、激發學習興趣,喚起創新意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創新的發動機。伴隨著教改的轟轟春雷聲,教學手段也愈加先進,現在的教師授課有錄音機、投影儀、電腦多媒體。五彩繽紛的畫面、神秘的背景、亮麗的色彩、奇妙的曲線,學生已經嘗到了多媒體課件教學的甜頭,它不僅容量大、效率高,而且極大地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進而促進他們對知識的接受和創新意識的完善,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如:在教學朱自清的散文《春》時,我選用了樂曲《江南春》來創設春天的意境。播放前,我布置了一個作業:要求學生仔細聽,然后發揮想象為所聽樂曲描繪畫面。剎那間,課堂上,同學們靜靜地傾聽著,音樂悠揚,教室靜謐,而同學們的思緒都似火山口下的巖漿,強烈地沸騰著。樂曲一完,同學們紛紛舉手,有的說:“看到了一條小河,河邊,柳條兒露出了嫩芽、河里,幾只鴨子在游水。”有的說:“有一片茂盛的小樹林,林中鳥兒在歡唱……”有的說:“似乎聞到了春泥的氣息,看到大片生命力頑強的小草……”一首樂曲引發了學生無窮的遐想,聯想中感悟到春天的腳步,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培養創新精神
1.鼓勵質疑問難
教學中教師應善于啟發、誘導學生多思考、多質疑,以疑啟思,提高思維的變通性,對同一問題、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維產生矛盾,意見紛呈,這時教師再放開讓學生各抒己見,使學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氣氛中,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力,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
2.講究教學方法和手段
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如:“提問法”“點撥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電化教學”等教學手段,優勢互補、取長補短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核心。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課堂教學則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要陣地。
1.營造愉悅的氛圍
愉悅的氛圍是激發學生思維活動的催化劑,能刺激學生大
腦,把貯藏在大腦中的知識閘門打開,使學生產生回憶、想象、聯想,讓其使學生的思維由潛伏狀態轉入活躍狀態,促進思維的發散,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創新性地解決問題。
2.提問題的藝術
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決的問題而引發的,提出問題不是單向的,教師不僅要有目的性地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而且教師提問如果能夠讓學生產生思維上的矛盾,往往會使學生得到超常發揮。
3.加強學生逆向思維心理訓練
所謂逆向思維就是反過來想。它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思考,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對學生思維心理是一個很好的訓練,可以開拓學生視野、大膽創新。
(1)課文訓練
例如,教《皇帝的新裝》一文,讓學生討論:①故事中的人物誰最聰明,誰最愚蠢?②皇帝、大臣是否愚蠢,為什么?經過討論,皇帝、大臣并不愚蠢,只是因為他們昏庸虛偽,才造成他們的愚蠢。討論中逆向思維活躍,討論的結果,主題明確而清楚。
(2)指導寫作進行逆向思維的訓練
例如,上完《皇帝的新裝》時,我要求學生把皇帝在大臣們簇擁之下游行之后的情況,寫一篇后續。并要求學生把皇帝寫成更加殘酷的人物形象或者表現皇帝有所悔悟。結果有一部分學生以此發生了逆向思維,寫出皇帝由于此次所受欺騙及羞辱。回宮后,痛定思痛,勵精治國,變成了一個令人敬重的皇帝。這是逆向思維的一大成效,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和開拓精神的發揮。
四、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1.實現自主學習
課堂上,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增加動手訓練的時間。在閱讀中讓學生動腦又動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這既是構建新教學模式的基本點,又是培養思考能力乃至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基礎。
2.舉辦各種語文學習活動
當今的語文教學強調的是在社會中學語文、在生活中學語
文、在交際中學語文,社會處處有語文。在實踐中學語文即是時下所提倡的“大語文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善于給學生創設語文實踐的有利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學習活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使學生從書本上、課堂上學到的東西付于實踐,這樣,不但提高了他們的創新實踐能力,而且使他們在學語文后有成功的體驗,從而從內心深處更加熱愛語文。
總之,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長期的積累。新課程需要創新型的教師,如果教師不能夠常創新,就不可能培養出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都很強的學生。因此,我們還應該不斷充實自己,使自己真正成為適應新課程的新型教師。
(作者單位 重慶市合川大石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