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越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規定化學課程通過化學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體現對未來社會公民科學素養的培養,促使學生具有“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技能以及他在實踐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科學能力、思維方式,乃
至對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認知、興趣、態度、情感、價值觀、精神等”。新課標中以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核心,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應面向全體學生,立足學生發展,體現科學本質,突出科學探究。新課程理念就是要打破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以探究、合作、啟發、講授、自學、討論、網絡等方式和手段,師生互動,探究創新的生態教學模式?;瘜W科學素養是由知識、能力、方法、態度和品質五要素構成。21世紀是個科技社會,科學素質已越來越成為現代人基本素質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怎樣使化學生態課堂成為學生提高科學素養的主要場所,是目前每一位化學教師必須探索實踐的課題。在生態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介紹化學發展史,引導學生崇尚科學
在教學中,既要傳授化學知識,也要介紹化學史?;瘜W史不僅包含著科學家的天才智慧,更為感人的是科學家們嚴格的科學態度,堅韌不拔、追求真理的精神,是培養學生的科學思想和崇高品質的極好典范。例如,在講氧氣時,介紹燃素學說是怎樣提出的,這個錯誤的理論為什么能得到當時許多科學家承認?普利斯特利為什么在實驗中沒有發現真理?而拉瓦錫怎樣利用氧氣的發現推翻燃素學說提出燃燒的氧化學說的?這一曲折過程包含著深刻的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使學生從前人的失敗中得到教訓,從勝利中得到啟發,對培養學生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是很有啟迪作用的。又如,我國化學家侯德榜潛心研究制堿技術,打破了當時帝國主義對制堿技術的壟斷,于1926年生產出的“紅三角”牌純堿獲美國費城萬國博覽會金質獎。他成功地發明了“侯氏制堿法”,揚了中國人的志氣。他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是因為他具有創造革新和不怕困難挫折的精神,這些無疑會使學生受到百折不撓、大膽創新等科學態度的熏陶和教育,激勵學生熱愛祖國和獻身事業,樹立為國爭光的遠大理想。同時讓學生從這些科學家身上獲得對人生理想的啟迪和感悟,也逐步培養了學生的堅強意志和崇高品質。
二、注重教學方法,培養學生不斷探索的科學品質
愛因斯坦曾這樣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提出問題需要有創造性,而且這標志著科學的進步?!崩蠋煵皇墙o學生奉送真理,而是教學生發現真理。在教學中,教師可依據教材創設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索,通過解決問題來體驗知識的學習和積累。例如,學習“鐵的銹蝕和防護”時,教材設計了五種情況,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這五種情況分別是為了證明什么?你覺得這個實驗能否說明問題?運用對比實驗要注意哪些因素?等等。當得出金屬鐵生銹的原因后,教師又可以創設一個新的問題:是不是所有金屬的銹蝕都只和水、氧氣有關?你如何來證明你的猜想?這種新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運用貯存在頭腦中的知識,通過探究來獲取新知識,在新情景中不斷探索,產生新見解。
三、強化學科綜合,培養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的科學能力
在21世紀的今天,現代化學正在幫助人類更好地解決能源、農業、環保、醫療、交通等方面的重大問題。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也正在逐步增多。加強化學與物理、生物的聯系,培養學生滲透和運用跨學科的綜合能力,懂得自然學科相聯系的實用性和社會價值,對學生而言既能激發他們熱愛化學的情感,同時也培養了他們全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能力?;瘜W課堂中,教師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教給學生認真、踏實、創新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汲取信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不能只重視化學知識,而輕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更不能認為知識多了能力就一定強,知識只是形成能力的基礎,但絕對不等于能力。
四、開闊視野,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西博格教授指出:“化學——人類進步的關鍵?!被瘜W是真實的、有用的和發展的?,F代化學的飛速發展需要社會的每一份子具有良好的化學科學素養與之適應。在化學教學中,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適度介紹化學科學發展前沿,重視教材中各欄目(如:資料、調查與研究、拓展性課題、化學·技術·社會等)的教學;重視實驗教學,拓寬學生的視野,把教材教活??赏ㄟ^讓學生調查;上網查資料;辦化學小報;組織辯論會和化學興趣小組活動等形式,發展其學習化學的意識和能力,為其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 江蘇省鹽城市濱??h獐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