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
摘 要:小學新課改的課堂是高效的課堂,教師越來越關注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問題,越來越追求課堂教學的“靈活運用”與“果實收獲”,真正關注學生獲取知識的多少,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所謂高效的數學課堂,就是:教師精講知識高效,學生獲取知識高效。高效課堂是“學生參與、學生互動、學生獲取、學生發展”的課堂教學活動。
關鍵詞:數學課改;高效課堂;教材意圖;教學起點;意外生成;發散思維
一、高效的數學課堂要理解教材意圖,在把握數學本質上下工夫
“高效的數學課堂”要讓教師充分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準確把握教學目標,既要關注知識與技能目標,又要關注過程與方法目標,還要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要把三維目標有機結合起來。還要充分挖掘蘊含教材中的數學思想方法,把知識轉化為學生的能力。發揮新教材優勢,豐富教材內涵,以便用好、用活教材,只有對教材有了深入地理解,教師在課堂上才能“傳道,授業,解惑”,學生在課堂上才能如魚得水。
二、實效性的數學教學課堂要找準教學的起點,在突出教學效果上下工夫
新的課程改革強調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這是所有教師最為關注的問題。教師要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可以使教學更有計劃性,有效地克服教學中的隨意性。教師要把握學生學習的現實起點,可以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免除或減少無效勞動,有效克服教學中的淺層性。
1.把握教學起點,是以學生為主體,全面關注學生的體現,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
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
(2)分析學生的學習能力;
(3)分析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4)分析學生學習習慣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可以經過精心周密的課前準備,利用上課的導入環節了解學生的學情。《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教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因此,我在教學“一個數除以小數”時,提前一個星期,對班內十五位同學進行了一次簡單的調查,我認為學生存在很大的教學潛能,這些潛在的“能源”就是教學的依據、教學的資源。
2.學生的“教學潛能”
(1)學生對小數除法的基礎掌握的比較牢固;
(2)學生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存在比較明顯的差異,但不同的學生具有不同的潛力;
(3)優秀學生與學習困難生對算理的理解在思維水平上有較大差異。對豎式書寫都不規范。
我認為小數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學是很不合理的,不僅浪費教學時間,而且不利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小數除法,不利于知識的系統性的形成,更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建構。因此,我選擇了重組教材。
3.教材重組
(把例6例7與例8有機結合在一起)可設計如下環節:
(1)小數點移動規律的復習;
(2)商不變規律的復習;
(3)移位練習。
試做例題,掌握轉化方法明確轉化原理后,讓學生試算例題。在試做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比較,抽象出轉化時小數點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出移位法則。具體做法:①學生試做例題6例題7,并講出每個例題小數點移位的方法;②學生試做例8;③引導學生概括總結出轉化時移位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歸納出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計算法則。
4.規律總結
在得出計算法則后,還要注意強調:
(1)小數點向右移動的位數取決于除數的小數位數,而不由被除數的小數位數確定;
(2)整數除法中,兩個數相除的商不會大于被除數,而在小數除法中,當除數小于1時,商反而比被除數大;
(3)要注意小數除法里余數的數值問題
對這一問題可舉例說明。如:57.4÷24,要使學生懂得余數是2.2,而不是22。這樣學生很輕松地就獲取了新知,達到課堂的高效性。
三、高效的數學課堂要關注意外生成,在合理引導啟發上下工夫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數學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數學活動的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生成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例如,當新知探究的進程和教學時間不相適應時,教師若能合理調控進程,引在重點處,導在難點上,舍去非本質的環節,直入新知的本質,完全可以省時增效,加強課堂的高效性。
四、高效的數學課堂要引領思維發展,在訓練思維方法上下工夫
首先,教師要指導學生有序思考。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對比辨析。異中求同,同中求異。另外,教師還要訓練學生逆向思維。學生習慣順向思維,單向的思維習慣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因此,教學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只要教師在新課改革中,理性思考、實踐、反思,把研究教材與教學實踐相結合,不斷探索,我相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一定能達到真正的具有實效性的自主高效的課堂。
(作者單位 遼寧省阜新市細河區玉龍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