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錦鳳
摘 要:自主學習數學能力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具有這種能力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善于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合理安排學習活動。善于積極思考,敢于質疑問難,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探索和進取精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21世紀的需要。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自主學習;必要性;影響因素;培養策略
21世紀的課堂,應當是學生真正成為主體的課堂。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是主體的、能動的。學生是個性認識的主體,實踐的主體,自我發展的主體。21世紀是“終身學習”的世紀,不會自主學習的人將無異于文盲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被動地接受學習,轉變為主動地探究式學習,要切實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自主學習是基礎?,F代教育理論認為:基礎教育應著眼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會學生學習,為終生學習奠定基礎。在有關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上,葉圣陶有過一段文化論述:“我想,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習進入這樣一種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訓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豈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嗎?而學生所以要學要練,就為要進入這樣的境界。給指點、給講說,卻隨時準備少指點、少講說,最后做到不指點、不講說。這好比牽著手走,卻隨時準備放手。
一、自主學習的必要性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是數學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現代教育著眼于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著眼于學生的全面成長,促進學生認知、情感、態度與技能等方面的和諧發展;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學生的獨特需要,促進學生有特色的發展;關注學生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學生在校期間一個重要任務是學會如何學習,以便他們走入社會之后能夠真正實現自主的終身學習。成功的學生應該是“會學”,而不僅僅是暫時的“學會”。
1.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人類進入21世紀,社會的迅速發展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要求人們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并不斷地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與變化。這種終身學習的要求,要求教育者必須轉變觀念,必須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維、創新思維能力為目標。
2.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是一種新的教學理念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符合人的認知規律。從教育心理學理論角度看,在教育過程中,學生本身的作用具有關鍵性,任何別的因素的作用都是可替代的。
3.從教學過程來看
課堂教學是在固定班級和規定的時間內學習的,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教師向學生傳授的知識或學生在課堂所學習的內容都是受到一定限制的,教師只有通過課堂教學的舉一反三、“授之以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養成“我要學”的思想,學會學習,這樣才能終生受用,學生在走出學校后在社會這個大課堂中能自主學習和善于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發展。
二、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的因素
1.傳統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機制制約著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
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在方法上采用說教式、填鴨式,側重于向學生灌輸知識,而較少啟發學生尋找、思考并解決問題,這就使學生總是處于被動的位置,較大地扼殺了他們的思維空間,不利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2.教師的教育觀念影響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
教師是教學的“設計師”,是課堂學習的“總導演”,教師的教育思想、教學方式方法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不少教師由于受到應試教育帶來的種種影響與壓力,于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穿新鞋,走老路”,有意無意地在對學生“授之以魚”。使學生的思維方式與學習行為潛意識地依賴于教師,學習的主動性與創新能力得不到發揮。
3.學生自身因素
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相互作用,即強烈的學習動機能促進外語學習,而成功體驗有助于保持甚至生成新的學習動機,因此,當學生缺乏學習動機時,也就無法產生學習興趣,學習效果自然就欠佳了。
學生需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當學生尚未掌握這些方法時,
就會越學越吃力,越吃力就越不想學,一旦形成惡性循環,就難以提高成績了。
三、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策略
1.增強學生對自主學習必要性的認識
社會的飛速發展變化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人類已進入經濟信息時代,教育必須以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學會共處”為目標。社會要求人們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并不斷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課堂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真知,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增強自主學習意識,掌握學習方法,真正讓學生認識到:“人類已進入了終身學習的社會?!薄拔磥淼奈拿げ辉偈遣蛔R丁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如何學習的人。”
2.激發學習興趣,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書是為了育人,學生獲取知識是發展自己的起點,學生的內因才是獲取知識的關鍵,所以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不會感到學習是一種額外的負擔,就會主動去學,學習有了積極性才能事半功倍,這是教學中的普遍真理,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而言,尤其如此。但中學生的意志品質還不夠完善,要長久地保持學習興趣、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就需要教師的積極培養和細心呵護。
3.巧設問題,激活思維創新能力,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思考、質疑和實踐。因此,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之前,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提出一系列關鍵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設計的部分問題的答案最好是豐富多彩的,讓學生有更加廣闊的想象與創新空間,問題要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問題設計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已知到未知,層層推進、步步深入。
(作者單位 江西省萍鄉市荷堯鎮荷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