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時江
摘 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有利于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崗位職業能力和就業能力的提高;“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就是要建立學校和企業之間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通過工學結合、合作共贏,建立以培養方案為基礎、運行機制為保障、運行模式為特色、教材體系為支撐和管理機制為促進的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技工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是當代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必然趨勢,是職業教育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重要舉措,是學校教育與企業實踐相結合規律在職業教育層面的具體反映。在中等職業學校構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對于提高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推動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現實
意義。
一、組建校企合作管理委員會,奠定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組織基礎
1.成立由企業領導、技術人員、學校領導、學校專業骨干教師組成的校企合作委員會,使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模式的構建工作,做到組織落實。
2.校企合作管理委員會下設聯絡工作小組。校企合作是為學生量身定做的培養模式,聯絡隊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學校可選派責任心強的中層干部和專業教師,成立校企合作聯絡工作小組,具體負責與企業合作、溝通、協調,拓展合作領域等日常業務,使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做到責任落實。
3.校企合作管理委員會要研究確定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職業崗位能力和制訂校企合作教學計劃,監督檢查學生學習培訓的全過程,協助安排學生實習,推薦學生就業,使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真正做到目標落實。
二、共同制訂技能人才培養方案,夯實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
1.深入企業廣泛開展調研。技工院校要深入企業對技能人才需求和就業市場,行業、企業的工作崗位、崗位能力需求和就業潛力等進行廣泛調研,為制訂技能人才培養方案奠定信息基礎。
2.應描述專業名稱及代碼。招生對象的描述應體現中、高工、技師招收學歷起點的區別和學制區別,既要突出招收不同新生的學歷層次性,也要突出新生學制的層次性應描述專業培養目標。培養目標的描述在體現國家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同時,還應體現專業和培養規格方面的差異。
3.職業能力要求,應對工作崗位進行描述,根據工作崗位的需要確定其能力和素質要求;應對專業(工種)典型工作任務及工作過程進行描述,然后確定完成典型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綜合職業能力(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要描述畢業標準。要重點描述專業(工種)各級技能人才畢業標準和獲取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方面的區別。
三、創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實踐,不斷完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1.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1)“0.5+1.5+0.5+0.5”的人才培養運行模式,即一學期入企感受企業環境和文化,熟悉職業工作崗位、崗位基本素質和能力要求,初步實踐職業能力,三學期實施以在校為主的基礎文化素質和主干課程的學習,以企業為輔的企業文化和基礎崗位技能課程的學習,一學期實施在企業以崗位職業能力為主,以學校管理和指導為輔的培養和訓練,最后一學期實施頂崗實習。
(2)“1.5+0.5+0.5+0.5”的培養模式
即三學期在校進行基礎文化課和職業崗位基礎課程的學習,一學期實施校企合作開發的課程在校學習,一學期實施校企合作開發的崗位職業能力項目在企業的培訓,最后一學期實施頂崗實習。
(3)“1.5+1+0.5”的培養模式
即三學期在校進行基礎文化課和職業崗位基礎課程的學習,二學期采用工學交替(階段性在校學習、階段性企業實踐)或是在企業實施校企合作開發的文化課程、職業崗位課程和職業崗位能力項目,校企合作利用晚上或業余時間,講授和輔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職業崗位實踐和職業崗位能力項目通過工作過程來培訓,最后一學期在企業頂崗實習。
2.改革和實施彈性學制和學分制
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取得了規定的學分,準予畢業。如果規定時間內不能完成者,可以延期一年,這一年內,學生可以不參加規定的學習時間,可以自學,但必須參加頂崗實習,按新一屆學員考核時間參加考核,取得學分后,還可以畢業;如果在第二年生產實踐中,參加市級以上技能鑒定考核或是大賽獲得名次,并有榮譽證書的,也可以證書(本專業的)換取學分,予以畢業,超過規定的時間不予畢業。
3.改革傳統卷面考試為職業技能鑒定或企業認證的考核模式
從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來講,對于任何一個專業,它所涵蓋的工種是多個的,理論內容和實踐項目的開設無非都是圍繞一個專業、多個工種而設置的,但學生在工學結合和頂崗實習中,也只能是從事有限工種的實踐,掌握有限工種的操作技能。因此,考核應當根據工學結合和頂崗實習情況,讓學員在一個專業崗位區域內,把多門課程考核轉化為技能鑒定或企業認證來完成。
(作者單位 通化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