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聰
摘 要: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指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就要主動探索、研究、學習。這就需要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關鍵詞:信心;創設懸念;教學方法;動手操作
十幾年的教學經驗中,我有以下幾點心得。
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注意力
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學生的學習的信心,比傳授知識更重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和信心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和源泉。如:在七年級的教學中可創設新奇、有趣,貼近學生生活的趣味性題型,教師要不斷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任務,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目的和任務就會主動學習、認真聽講,我們要培養他們學習的自覺性、責任感。鍛煉他們克服困難,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注意力方向。當他們對學習的內容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時,就不需要意志努力便能保持注意,從而達到長時間的注意集中。
二、創設懸念,激發求知欲,培養問題意識
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下學習。我們知道,創新能力總是在問題解決中發展起來的,問題解決是創新的土壤,并不一定所有的問題解決都包含著創新,但創新無疑都包含著問題的解決。“問題解決”的能力是數學能力的集中體現,所以要強化“問題意識”,結合學生的實際充分展現對問題加工處理過程和解決方案的制訂過程,既磨煉了學生的意志品質,又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自主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三、改進教學方法,學生能解決的問題留給學生解決
在有限45分鐘內,教師要少講一點,精講一點,巧講一點,從而使學生能夠深入淺出地理解教材、掌握知識,舉一反三。如:講機會大小的比較時,通過自己收集生活中的事件,并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判斷他們發生機會的大小,有些同學的判斷可能有片面性、個人性,課堂上互相研究、探討,確定結論。
四、自主探究,動手操作
“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做,”在教學中也是如此。因此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教具、學具,有一些學具讓學生自己來做。讓學生親自拼一拼、分一分、擺一擺、剪一剪、試一試,真正地使學生在“運動”中學習,在講全等三角形時,給出確定條件讓學生回去自己制作,在課堂上進行比較,看大小是否一樣。在講勾股定理時,讓學生查閱資料,找證明勾股定理的例子,并把有關圖形用卡片做出來,在課堂上由同學們演示。這樣不僅在理論上得到證實,在實踐中也得到了定理的驗證。
總之,我們要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榆縣新發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