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翠蘋
摘 要:就早讀中出現的問題做了一些調查分析,也在早讀教學上做了一點探索,以圖讓早讀有新的面貌。
關鍵詞:高效早讀;形式多樣;明確目標;評價機制
早讀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課程,許多老師對課堂教學探索不遺余力,而早讀課卻成了被遺忘的角落。濱海許多學校語文早讀的現狀很不樂觀。
就我們學校的情況來看:時間上,25分鐘的早讀,學生堅持不了多久;內容上,只限于讀課本,很少朗讀課外內容;形式上,習慣于齊讀,不愿意自由朗讀等等。老師多次批評,作用甚微。從早讀效果的調查中發現:學生在閱讀內容方面還顯得比較單調,閱讀內容以課本為主。甚至,一個學期就讀那么幾篇要背誦的古文,到最后還是背不下來。
要提高早讀效率,就要明白現在我們早讀的問題出在哪里?是什么原因造成早讀低效的現狀?
當然有一定的客觀原因:學生晚上休息不足,早讀時極其疲勞。有一個普遍的現象,早讀學生容易趴在課桌上,沒有精神。我曾在早讀時統計過,每個班都有10個左右這樣的學生。在調查中,我知道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手機。無論學校是否允許學生帶手機,但差不多每個高中生都有手機,而且還都是智能機,功能強大,能上網、能游戲、能寫博客和電腦一樣了。雖然每個學校都嚴格管理,但百密一疏,在11點之后,基本就是這部分學生開始使用手機的時間了。
另外,學生沒有理解早讀的重要性,把早讀當成是一個簡單的讀書任務,只是張口讀出聲音。讀現代文,學生沒有認識到讀書要讀準字音,讀準句讀、停頓,讀出感情,通過讀書了解句子的深刻含義,掌握文章的脈絡,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讀古詩,沒有意識到要注意古詩的押韻、節奏,讀出古詩的音樂美,讀出古詩的感情,更談不上體會詩人用詞雕句的匠心。所以學生在早讀時,只是張口讀書,沒有把讀書轉化為有意義的學習,單調的活動持續地重復,自然就厭倦了。
我們老師是有責任的。不重視早讀,缺少有針對性的指導。語文早讀課往往是具體任務不清楚,自由讀的時候,學生們不知道該讀什么才好,一會兒讀讀這,一會兒讀讀那,最后什么都沒讀好;讀的要求不明確,不知道讀到什么程度才算過關;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沒有確立,缺少讀的熱情。總之,是我們對早讀朗讀任務、朗讀目標、朗讀內容、朗讀方式缺乏科學的指導,對學生早讀的激勵和檢測很少,沒有評價機制,學生沒有讀書的成就感。
一、早讀課要形式多樣,體現出語文文學性特點,讓學生喜愛讀書
早讀,不只讀,把讀與學習活動結合起來。如:名家講壇,讓學生看5分鐘節選《百家講壇》視頻,擴展視野。聽名家散文視頻朗誦,讓學生學會對文章閱讀的技巧,深入體會語言的魅力。開展學生自己美文展示,讓學生作文走進早讀,讓學生有學習的成就感,讓學生以學號為順序在早讀課前朗誦自己推薦的古今中外文學名篇節選;在早讀課時讓學生講解一些國內外新近發生的大事等等。還可采用靈活多變的讀法,如:跟名家朗讀、跟老師朗讀、學生表演朗讀、齊讀、小組表演朗讀、小組比賽朗讀等。目的就是讓讀的方式多起來,讓早讀課充滿趣味,讓學生的積極性高漲起來。同
時,也突出了學生間的相互學習,相互對比,學生學習勁頭就上來了。
二、早讀要確立明確的目標,有具體的任務
老師要備早讀課,要有目標,要講早讀課教學的方法、藝術。每天早讀課的內容、活動、方式都要安排具體,由科代表或老師主持,有序展開。但早讀不能為了興趣而犧牲了內容,課本上的選文都是歷代名篇,確實值得我們去涵詠,一些理性很強的作品,要反復讀。也要精選一些課外的文章讓學生讀背,一方面可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可擴大他們的積累,通過更多文章的積累可提高他們的語感能力。
早讀安排上要課外結合,活動與讀結合。例如,每周我就把本周二次早讀課的計劃寫好,根據安排,學生具體讀字詞、讀每周美文,再安排一次活動。這樣,學生慢慢地養成了習慣,由學生討論安排早讀學習內容與過程,老師只做指導就行了,既鍛煉了學生,也輕松了老師。
三、要有一個早讀課的評價機制,讓學生在學習中有成就感
單調的學習容易產生厭倦,要不斷給學生新的刺激,讓他們感到學習的樂趣。成就感是學習中很好的一個調節器,我們要用好這一利器。除了用比賽的方式,恰當運用多種檢測手段,把讀背和檢測結合起來。因為人是有惰性的,學生朗讀的質量,朗讀的效率,還需要有一定的檢測手段做保證。實踐證明教師在早讀的開始就明確告知學生檢測方式或懲罰方式,會使學生對早讀產生動力。檢測手段具有多樣性、靈活性:或單個抽查、或集體背誦、或安排各種學生感興趣的競賽活動等,這樣做一方面督促了學生朗讀或背誦,另一方面又增強學生背誦或朗讀的興趣。在階段性的單元測試中適當地做些有關早讀課誦讀內容的試題,雖然分值不大,但對促進學生提高早讀課的誦讀效果還是很有幫助的。
總而言之,早讀課現狀是不理想的,語文老師在這方面要多加探索,我只是做了一點嘗試,只是個開端,我覺得,還沒有達到理想的境界,愿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們的校園書聲瑯瑯。
(作者單位 江蘇省濱海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