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摘 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文言文占據語文超過三分之一的江山。在中考中,文言文的考核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學生缺乏文言文語境,又從小接受白話文教學,文言文功底很薄弱,如何學好文言文,并在考試中拿到高分就成了很大的難題。在此將總結出來的文言文答題方法與解題技巧提出來和大家討論。
關鍵詞:有的放矢;反復練習;因人而異;有序記憶;通讀全文
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創造文學作品、記載人文歷史、編纂文獻資料所使用的書面語言。在中國古代,所有的書籍文章都是用文言文書寫而成的,文言文的教學自然就成了古代語文教學的全部內容。即使是在如此發達的現代,文言文依舊是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文言文語言環境的缺失以及學生們文言文功底相當薄弱的實際狀況,讓文言文逐漸成為了語文教學以及應試中除作文之外的第二大難題。初三階段是孩子們升入高中前的重要時期,如何在這段時間里更快地提高學生在綜合卷中文言文部分的得分率,是所有語文老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以下是筆者對這個問題提出的建議。
一、試題類型爛熟于心,復習過程有的放矢
對近幾年的中考試卷以及考試大綱仔細分析之后,筆者發現中考文言文考核部分一般會出五種類型的題目:實詞含義、虛詞的意義與用法、句子翻譯、課內選文理解試題以及課外選文理解試題或課內課外相結合的試題。語文老師們應當將這幾種試題類型記牢、記清,在帶領學生復習文言文部分的知識的時候,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和訓練,做到有的放矢。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所有精力平均分,應當有目的、有方向地進行復習工作。否則,只會讓學生和老師都深感疲憊,卻看不到成績的提升,削弱學生的自信心和語文老師的工作熱情。
二、反復練習、夯實基礎
在我們課內所學的文言文中,有一部分文章的難度系數確實很高,如:《醉翁亭記》《與朱元思書》等。很多學生在短時間內很難完全理解文章大意,更別提背誦課文和理解特定詞的意義了。在這種情況下,反復的誦讀與訓練就必不可少了。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在反復的朗讀之下,學生們就能逐漸明白文章所講述的內容。這種方法對平時訓練時遇到的難懂的課外文言文同樣適用。當然,學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這時候就需要語文老師來對學生們進行有目的性的指導與教學。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較快地增強自己對文言文的理解能力,更可以在這樣的訓練中積累知識點和應試經驗,可謂一舉多得。
三、因人而異,一對一指導建議
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是不一樣的。在初三階段,時間緊張,老師們不可能花更多的時間來對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不過一對一地進行指導建議卻是非常可行的。比如:某一個學生在詞類活用方面的學習有很大的困難,語文老師就可以在課下對該同學進行指導,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老師也是凡人,他們不可能看到每一個學生的需求,這就需要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向老師提出自己的問題,試著用老師建議的方法重新理解所學的知識。
四、文學常識不用怕,有序記憶拿下它
很多學生反映文學常識很難記清記全,作者的字、號,尤其是朝代很容易記混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筆者認為,可以將教材中十幾篇文言文以及古詩詞的作者簡單資料以及一些篇目的出處等要點記錄下來,再按照朝代先后的順序梳理,比如:在記憶《曹劌論戰》這一篇文章的文學常識時,就可以這樣記:《曹劌論戰》出自《左傳》,作者左丘明是魯國史官,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把握時機及取信于民的重要性。接著再記錄年代緊跟其后的文章的文學常識,將十幾篇文章都用這樣的方式并以列表的方式整理出來,并注意留下一定的空白位置,以便隨時增減內容,這樣就會讓文學常識的記憶系統化、有序化,學生們做到事事心中有數,自然應付自如,會輕松拿下試題中文學常識的分數。
五、實詞解釋多又雜,齊心協力記清它
實詞解釋是文言文考核中很大的一部分,包括通假字的辨
識、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毫無疑問,這一類問題的考核是文言文考試中最繁瑣最雜亂的知識點。不過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在書中都會有注解,只是整理起來工作量太大。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合作,幾人為一小組,每人整理一本書的實詞,發揮集體的力量,省時省力地完成整理,最后,大家將結果匯總并共享勞動成果。這樣一來,學生們不僅可以加深對書本上實詞解釋的理解與記憶,同學之間的相互信任和情感也會加深。而一詞多義的學習則要靠平時的積累。在日常的復習中,應當做好筆記,注意積累常見文言詞語的不同意義和不同用法,見到一種新的解釋就記錄下來。“量”的積累終將會帶來“質”的改變,在理解和記錄了眾多一詞多義的例子后,學生們就會慢慢掌握一詞多義的基本規律,在考試的過程中就可以結合具體語境進行比較分析,較為準確地得出答案。
六、在通讀全文中領悟文章大意
在中考中,文言文方面的考核不僅包括教材中的文言詩詞,還會有一篇課外文言文閱讀。在做課外文言文閱讀時,很多學生會直接看問題,然后根據問題來尋找原文中相關的地方,僅僅根據對這一小段文章的理解來對文言文句子翻譯、單個文言文詞語的解釋等問題進行回答。這樣做雖然可以節省一些時間,為下面的現代文閱讀和作文寫作留下更多的時間,但這種“斷章取義”的做法產生的結果,往往會因為答題不全面、不完整而得到較低的分數。因此,在初三語文文言文復習的過程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在復習中著重培養學生全篇閱讀文言文的習慣,在做文言文部分的試題時,首先要通篇閱讀全文,從整體上把握整篇文言文,理解全文大致在講什么內容,然后再開始對照問題進行解答,引導學生逐步改掉“斷章取義”的不良答題習慣。
初三階段的學習對學生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他們需要通過這一塊跳板進入更高等級的學校,學習更加豐富的知識。筆者認為這一階段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學生是否能升入更好的高中學校,影響孩子們未來的走向。中考又要臨近,學生家長們迫切地想知道如何在接下來的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更快地提高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和得分能力,老師們作為“授業解惑”的教師,應當義不容辭地擔起責任,積極思索,為學生們解決疑難,指點方向。希望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努力,為夢想和未來奮斗拼搏!
參考文獻:
[1]趙海翔.撩開文言文神秘的面紗:初中文言文教學心得,中學教學參考,2011(34).
[2]黃慧麗.初中文言文教學內容的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10.
[3]周衛東.初三語文復習教學的有效策略.新課程學習,2013(6).
(作者單位 江蘇宜興丁蜀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