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觀濤
摘 要: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這是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進行的概述。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促使學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關鍵詞:語文素養;交際能力;寫作能力;審美情趣
語文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充分展現語文的魅力及價值,以促使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而所謂的語文素養包括:語文的積累、語感、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思想觀念等內容,這些能力的培養對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就以下幾點對如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進行簡單介紹。
一、在語文課堂中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其與人交流、溝通是其基本價值的體現。而且,口語交際能力也是學習語文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能,但同時也是學生較為薄弱的環境。現今,不論是學生之間的交流、還是師生之間的交流又或是以后的找工作面試,我們都會看到一些學生不能很好地組織自己的語言,邏輯能力較差,甚至一些學生連一句完整的話都不能順利地表達出來。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示的平臺,進而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例如:我們可以組織三分鐘演講活動,讓每個學生自己尋找素材,可以談談生活中自己遇到的一些新鮮的事情,可以談談自己對最近發生的一些事情的看法,可以是自己寫的散文等等,任何內容、任何形式都可以,只要學生愿意開口說就可以。這樣久而久之,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就會得到大幅度提高。除此之外,對于一些故事性較強的文章,如:皇帝的新裝、威尼斯商人、我的叔叔于勒等等,我會在講完基本的語文知識之后,組織學生對文本進行復述,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還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文本的中心思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二、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它有助于學生從中積累素材,提高寫作能力;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廣泛的閱讀還有助于學生的擴大知識視野。所以,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對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大面積提高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我們除了要鼓勵學生認真閱讀教材中的文章之外,還要鼓勵學生多讀一些課外書,如:《駱駝祥子》《童年》《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魯濱孫漂流記》《讀者》《意林》《格言》《青年文摘》《愛的教育》《演講與口才》等等,并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遇到不認識的、不能正確理解的字詞要學會查字典,對于一些好詞好句要善于將其整理到自己的摘抄本上。而且,學生還可以進行仿寫,對一些有特點的文章或者是修辭手法運用較好的文章進行仿寫,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寫作能力。
三、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展。由此可見,在當前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美,要注意加強審美教學,使學生在鑒賞文本的過程中去感受到作者寄托在文章中的美,去感受作者想要展示的情感。
例如:在教學《蘇州園林》時,由于本文了解蘇州園林在設計和建造上的獨特創造,從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建筑美,在授課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有關語句進行了分析,如: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蛘呤侵貛n疊嶂,或者是幾座小山配合著竹子花木,全在乎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教師引導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在腦海中形成一幅畫,進而,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除上述之外,教師還可以借助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情感態度,如:在教學《背影》時,我首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劉和剛的《父親》渲染課堂氣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所包含的那份人間至情,并使學生在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學會感恩,從而培養學生的親情意識。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語文教材的價值,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教師恰當的教學方法中獲得語文知識,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鄭萍.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語文素養[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1(8).
[2]齊慧艷.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語文素養[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1(23).
(作者單位 江西省廣豐縣學生勞動生產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