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春林
摘 要:思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數學學習的效果。培養觀察力,培養想象力,培養發散思維,是培養數學思維的重要組成
部分。
關鍵詞:思維能力;訓練能力;創新情感
下面就我自己教學中的一些粗淺認識談談初中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從一道數學題談起
本題引入了三角形中線的特殊用法,但這種“頓悟”不是憑空而來,是需要平時的知識總結和方法積累做鋪墊的。課堂上這樣的點撥,很容易能調動起學生的興趣,活躍開來的思維,可能會讓我們有意外的驚喜。有學生提出了如下的解法:
分析:過點E作DA的平行線,交DC延長線于F,交AB于點G,然后將梯形ABCD的面積轉化為平行四邊形DAGF的面積,即可求解.
數學解題中的思維創造,對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有著巨大的潛力,關鍵教師在于平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這種數學解題的創造意識,要鼓勵學生“別出心裁”。
二、教學過程中數學思維的培養
1.教師要善于啟發學生思維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其效果則遠遠超出了一般的講解。通常,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體驗,針對他們思維困惑之處的設問,使教學內容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建立起聯系,通過新舊知識的相互作用,形成新概念。教師有價值的提問能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能使學生的求知欲由潛伏狀態轉入顯性狀態,刺激學生去想問題、研究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會成為學生思維的“啟發劑”,點燃他們思維的火花。
2.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
在我們的課堂上,教師通常把提問做為傳授知識和訓練能力的一種手段,牢牢掌握著提問的主動權,而學生通常都是遵循教師的問題被動地思維,將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做為課堂學習的最終目標,視沒有問題為課堂學習的最高追求。這將導致學生在學習中易產生思維的惰性和依賴感,不利于創新精神的培養。當教師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應該引發學生在探討的過程中能提出第二個乃至更多的問題。
3.設計具有開放性的問題,彰顯學生的個性
學習是學生內心感受的過程,學生解決一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要經過較為復雜的思維過程才能完成。所以,教師要經常提出一些開放性的問題,給每個學生提供發揮的空間,凸現學生的能力,以形成其獨立的思考,彰顯學生的個性。讓每個人都能夠體驗數學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追求新課程的背景下數學教與學的大解放,珍視學生獨特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成為新數學的創造之人。
(作者單位 北京新東方揚州外國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