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林丘
一、總體感受
在為期五天的學習中,我們聆聽了來自于課程改革前沿的北京、上海等地專家們的精彩報告。其中,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韓艷梅的《學校課程計劃的研制與更新》,讓我明白了編制學校課程計劃的必要性和如何去編制一份學校課程計劃;竇桂梅校長的
《清華附小“1+x”課程的構建》不僅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清華附
小,而且也引發了我更深入的思考:“課程建設,我們能做些什
么?”上海黃浦區中小學課程教材改革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韓立
芬的《學校特色課程建設的實踐和思考》、北師大附二中校長曹保義的《基于學生差異的課程改革實驗》、上海市大同中學副校長郭金華的《校本課程開發與學校課程統整》、上海市虹口實驗學校校長胡培華的《教育——為了生命的幸福成長》以一個個鮮活生動的案例告訴我——課程建設,該怎么去做?這次培訓,是一次實實在在的“頭腦風暴”之旅,讓我對課程的建設和開發有了“撥開云霧看月明”的感覺,給了我很多有益的啟示:
1.什么是“課程”
通過本次學習,我真正理解了“課程”的內涵,明白了課程絕不等同于課堂、等同于科目。課程不僅僅是指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進程與安排,而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它包括學校所教的各門學科和開展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正如胡培華校長所說“學校的全部生活就是課程。”廣義上的課程應該是學校提供給學生,在學校期間得以獲取知識、能力、人格以及學習經歷等一切活動的總和。大到學校的硬件設施布局、辦學思想,小到教師指導、勉勵、批評學生的措辭,均屬于課程。課程無論何時,無論在哪一所學校的教育中總是處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標、價值主要通過課程來體現和實施。因此,我們應該想方設法“使學生浸潤在課程中,充分發揮課程的育人功能”。
2.為什么要開發校本課程
校本課程是在具體實施國家課程的前提下,為整合各科資
源,落實學校辦學特色、發展學生的特長和發揮教師的特點而自主確定的課程,是對國家課程的一種個性化補充、拓展、延伸、豐富,課程資源開發是學校的義務和責任,也是課程領導力中的必要能力。
(1)校本課程的開發提高了國家課程對學生的適應性,創造出了適合學生學習基礎的教育,適合學生發展需求的課程。
(2)校本課程的開發使教師不再被動地執行學校下達的教育教學指令,開始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學行為。
(3)校本課程的開發是教育走下“神壇”的第一步,學生開始明白“成長”不是空中樓閣,學習、生活中接觸到的一切都在影響著自己的身心發展,并不是課本、課堂才是教育,課程就在身邊,教育就在身邊。
(4)校本課程的開發讓教師個人專長的進一步挖掘成為可
能,開發校本課程的教師對自身專業能力的認可、對自身職業的眷戀和自信程度都明顯高于其他教師,對學校凝聚力的形成會產生難以估量的巨大作用。
3.如何立足本校實際,開發校本課程
(1)依托教材,做好國家課程的二次開發
我們所使用的教材除了具有權威性、示范性和系統性外,還具有拓展和延伸的空間,具有研究和實踐的空間,有著極大的資源蘊藏量。在基礎教育階段,校本課程的開發應該首先立足于課程發展,依托教材,選擇適合本校傳統和師資的優勢資源進行。
(2)規范實施,促進個性發展
作為“三級課程”的校本課程,在開發和實施中,必須嚴格地執行《學校課程計劃》,落實教學課時,制定教研制度,開展“校本課程教學研討課”,并結合課題研究,加強教學常規、教學研究和教學成果的管理,加強教學監控,多渠道收集信息,及時調整教學研究策略,實現校本教學的最優化。學校還應定期舉行校本課程教師座談會,總結在實施校本課程過程中的收獲與困惑,共同解決校本課程的可持續開發與實施的問題。實施中,還應采用走訪調查、信息交流、動手操作、舉辦展覽等多種形式,促進學生知識延伸、能力提高、個性發展。只有加強對校本課程的管理,才能真正發揮出校本課程的功能。
(3)重構文化,彰顯辦學特色
課程實施的最終走向是形成有學校特色的課程文化。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一書中說過:“用環境,用學生創造的周圍情景,用豐富的集體精神生活的一切東西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中一個微妙領域。”校園文化在學校工作中能有效地“凝聚人心、昭示方向、規范行為、鑄就精神、達成目標、孕育特色、促進和諧、推動發展……”
二、區內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
1.對課程建設無統一、系統、全面的要求
我們現在的課程建設只是停留在規定上什么課,上多少節等具體的課程設置上,而將課程建設提高到“學校一切生活都是課程”的要求還差得遠。
2.各校課程建設情況參差不齊
條件和基礎較好的學校在課程建設上走得好些,但區內基礎薄弱學校就連完成最基本的課程設置都成問題。
3.各校領導、教師對課程建設認識差距大,對實施課程建設
不利
4.學校課程建設專業人員不多
三、對區內課程建設的建議
1.加大對學校領導和課程建設專業人員的培訓力度
2.貫徹“學校一切學習、生活都是課程”的理念,全區統一制定全面、系統的課程建設要求,將課程建設、實施情況納入督導評估和目標考核
3.切實實施區管校用教師隊伍管理模式,在全區內實現隊伍均衡,解決各校教師隊伍差距大的問題
(作者單位 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李莊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