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瑜珍
摘 要:物理課堂的合理設計能使學生高效獲取知識。若將一節物理課比作一次電腦運算,那么,電腦內部軟件與硬件結構設計的情況,對電腦的運行效率起著決定性作用。教師對物理課堂“軟、硬件”進行合理配備,將使課堂教學知識為學生高效吸收。
關鍵詞:中學物理;有效教學;教學內容;輔助工具;師生互動
新課標改革下,探究式物理教學成為物理課堂教授的主流形式。這種以實驗為基礎的模式一方面能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的學習興趣,一方面可以啟發學生思考。同時,課標的改革對教師如何設計物理課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效的物理課堂設計能使教學知識為學生高效吸收。
一、教學內容的充實有效性
一節物理課的時間為45分鐘,學生要在這短短的幾十分鐘內學得好,學得精,要求課堂內容必須充實。課堂內容正如電腦的CPU,充實的內容猶如優質的CPU,決定著教學效益。教師的課堂內容設計就應包括“學—問—練”。“學”是指教師知識點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這要求教師要能夠抓住一節課的重點進行精講,并聯系生活,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問”是指教師創設情境,對學生進行高效提問。問題不應該是一律不變,就教案設定的進行,而是應該具有針對性、啟發性和階梯性的,根據學生的差異有適當的改動,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熬殹本褪怯行У恼n堂練習。物理課堂時間短,教師應充分利用,聯系生活現象,對枯燥的題目添加學生熟悉、感興趣的元素,讓學生能切實感覺能夠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物理問題,而不是讓學生練習那些陌生、抽象又枯燥的輔導書習題。
二、教學輔助工具的實用有效性
教學輔助工具是教學中的硬件模塊,它的容量和設計思路
影響著教學效率。
1.追求簡明,重點突出的板書設計
板書內容是學生見證教師一筆一劃地寫在黑板上的,是學生從教學中得到從無到有的最具體的收獲。板書內容對學生而言,既是回憶教師授課內容的線索,也是感知課堂重點所在的依據。因此,板書設計應該是簡明,讓學生一目了然。重點突出而不是
面面俱到,既告訴學生重點所在,又留給他們回憶、自主思考的
空間。
2.設計精美實用的多媒體課件
課件是用于輔助教師化抽象為具體,彌補學生空間想象力不足的輔助工具。精美的課件可以刺激學生的視覺,吸引學生的關注,實用的課件卻能使學生的思維得到質的啟發。精美實用的課件實現華而實的雙重效果,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多媒體在課堂的應用不僅是方便教師展示相關知識點,還便于輔助教師向學生展示抽象題目的解題思路。其優點在于既可以化抽象為具體,化靜態為動態,克服教學中缺乏演示儀器的困難,又可以根據需要更改解題順序,滿足和補充學生多樣的解題思維。
3.使用適當的語音信息和肢體動作
人耳對聲音的變化特別敏感。音色之柔美,音調之起伏,響度之適當,能大大提高學生的感官興趣,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師在重要知識點的講授之處,應適當改變音調和提高響度,引起學生的重視。同時,適當的肢體語言能夠很好地引導學生融入學習情境。教師的肢體動作應配合語音信息,在起伏的音調中搭配相應的
動作。
三、師生互動的激勵有效性
師生互動的有效性,是教學的軟件模塊,靈活可變,是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尺寸進行變更的內容。
1.物理概念的延展性
物理知識的應用重在對概念的掌握。學生只有對物理概念了解透徹,才有可能將其運用。教師在教授物理概念時,應重視學生的掌握情況。這就要求師生之間多進行互動環節,檢測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來決定該概念的延伸意義的授課。教師可通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向他人描述該物理概念,并讓學生互相補充,教師假設情境讓學生進行分析的方法來檢測其對概念的理解。
2.物理研究的團隊性
學生個體的學習是有局限的,團隊的學習能使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理論課堂和實驗課堂都需要團隊性學習。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人數均等的學習小組,通過探究式的學習形式,讓他們完成一定的課堂小任務。對及時完成并且完成情況優良的同學給予適當獎勵。要注重獎勵的方式,應是有成文規則和漸進性的,也就是要有一套明確的獎勵方式以及根據完成情況,對獎品設置一定的階梯性。并且將獲獎情況清楚寫在學生容易看到且不易擦除之處,這樣利用學生的競爭心理使學生樂于參與團隊活動并從中收獲知識。
3.課堂筆記的重要性
課堂筆記就是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在課堂上記錄自己覺得重要的知識重難點或疑惑點。課堂筆記有助于學生進行課后復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回憶課堂內容,進行檢查補漏。教師在重難點處應及時提醒學生做筆記,一方面向學生傳遞了重點知識點的信息,一方面可以使學生聚精會神。學生根據自己做的筆記,在復習時能夠及時彌補已經遺忘的課堂知識。
4.課后作業的啟發性和層次性
課后作業是針對課堂知識點展開,幫助學生學會在課后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應用。課后作業不僅有助于督促學生及時復習,鞏固課堂知識,還有助于提高學生對知識點的應用能力。課后作業應該具有啟發性和層次性。作業不該只停留在使學生牢記知識點的層次上,還應該聯系生活,增加幾個為什么供學生思考。其次,教師還應該根據學生學習水平的差異性,對作業進行層次性劃
分。成績優秀的學生可建議其做難度較高的作業題。成績一般的學生建議其做難度適中的作業題,與此同時,鼓勵其根據自身興趣挑戰難度較高的作業題。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則要求其以掌握知識點為主,做難度一般的作業,在能夠準確完成作業的基礎上,挑戰難度高的作業。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學到知識,而不是為了完成教學內容,更不是為了分數。
教學設計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到知識,尋求有效的學習策略。有效的教學設計應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既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又提高了學生學科綜合性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得到思維的啟發,學習效率的提高和質量的飛躍。
參考文獻:
[1]陳燕.“三個注重”構建高中物理有效課堂[J].中學教學參考,2011.
[2]孫建生.中學物理課堂有效教學評價表解讀[J].江蘇教育研究,2010.
(作者單位 華南師范大學物理與電信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