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紹瓊
摘 要:眾所周知,中職學校的學生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學生,前者因為種種原因,對文化課普遍提不起興趣,尤其是歷史課教學,學生厭學,老師難教。所以大多數中職學校的老師只能保證按時完成教學任務,教學質量卻很難保證。其實,中職學校的學生也有優點,如果老師善于發現他們的優點,充分利用他們的優點,能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只要對老師的教學方法、講課藝術感興趣了,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
關鍵詞:歷史課;教學;課堂;方式
一、歸納式
這是最傳統的一種結尾方式,也是大多數教師都愛用的一種方式。教師在講完課后,把這一堂課的重點內容作一歸納,理清線索,給學生一個清晰的思路,幫助學生整理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使學生在學完后有所收獲。這種結尾的方式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起輔助作用。在中職歷史課堂上,這種結尾方式越來越受歡迎。教與學是一對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統一體,教師通過教來傳道授業解惑,學生通過學來增長知識,提高能力。為此,教師要不斷完善這種結尾方式,摒棄那種學生被動聽課的模式,探索適合中職學生學習的方法,把平淡的歷史課上得更生動、更形象。
二、填空式
教學中教師應努力融洽雙邊關系,活躍課堂氣氛,擴大學生思維的自由度,讓學生學得輕松。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板書設計,力求一目了然、條理分明,教師邊講課,邊把一些重點概念用醒目的彩色粉筆寫在黑板上,引起學生的重視。講完課后,擦去一些重點知識,讓學生去填并當堂打分,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的評價,對“學困生”多用鼓勵性的語言。這樣通過填空把信息及時反饋給教師,可以當堂檢查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掌握程度,了解學生的學習障礙,以便于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由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了教學,增加了信息傳遞通道,使學生勇于發言,思維活躍,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利于中職學校學生知識技能智力綜合協調發展。
三、討論式
這是一種給學生以充分發散思維的方式。教師在講課中,讓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巡視課堂并分組輔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于學生錯誤的見解,教師不能粗暴地打斷學生,待學生說完后,師生共同分析、探討、總結,幫助錯誤的學生糾正。這就要讓學生學會自學,不能依賴教師,鼓勵學生積極地開展活動,其潛能才能充分發揮出來,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四、講故事
在上完一節課后,教師可結合所講內容,適時適度地引入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傳說、見聞等,能起到調節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的作用,產生余音繞梁的效果,激勵和感染學生。也可以讓學生準備幾個故事當堂講解。對講得好的學生給予鼓勵和贊揚,從而使其更好地參與到學習中來。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準備幾個故事,這既是一個學習掌握知識的過程,也是進行思想教育的好方式。經過教師指導總結本節課后,學生加深了重點概念、原理的理解記憶。這樣,學生學習的不再是單個的不連貫的知識,而是一個系統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才會對所學知識學得深,記得牢,由學會到“會學”。
五、課堂總結
這個環節要全面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引導學生把一節課所學內容用合理的、精確的語言把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學會整理知識、串聯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和應用知識的能力。還要引導學生在總結重點知識的同時,總結出一些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規律。教師要善于發現問題,把一些有爭議的問題拿出來讓學生討論,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質疑和解疑的能力。
以上這些是我從事歷史課教學實踐的一個總結,尤其是中職學校的學生,教師更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移到主動渴求知識上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
培養和啟發學生具有主動性、獨創性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深刻,對知識的運用也得心應手。一堂課的結尾對課堂教學效果起著相當大的作用,它能幫助學生整理本節課內容,這其實就是復習、鞏固知識的過程。經過教師指導總結本節課后,學生能加深對重點概念、原理的理解、記憶,這是鞏固提高的過程。
綜上所述,一堂成功的課,既要有良好的開端,也要有圓滿的結局。如果結尾處理的巧妙,對中職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教師不僅教起來省力,而且在效果上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每一位教師都希望為自己的每一堂課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只要善于積累,善于總結,教師多探索,學生有興趣,才能取得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寧夏藝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