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家順
摘 要:傳統的課堂評價是以學習成績和考試作為課堂評價標準的,其課堂內容和課堂目標設計也多以學習和考試成績的提升作為課堂教學的標準,致使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和課堂評價所培養出的學生是高分低能的學生,不能夠適應社會的需求,因此,應對初中數學教學中課堂評價的改革進行研究。
關鍵詞:課堂評價;數學教學現狀;改革和明確
一、初中數學教學課堂評價的現狀
1.填鴨式教學模式,致使課堂評價缺乏學生學習興趣的側重
雖然新課改已經不斷深入,但是根深蒂固的傳統教學模式仍然在影響著現在的初中數學教學。傳統教學模式主要是以師為尊,課堂安排以教師為中心,因而其教學模式仍然是教師講授,學生聆聽的狀態,學生在傳統的教學中充當的是被動者的身份,只能夠被動地吸取知識,毫無學習興趣和學習樂趣可言。這是因為傳統教學模式對教師觀念的束縛,使得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忽略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只是一味地進行著填鴨式教學。教師缺乏對于教學的創新,忽略了學生個人的發展,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主動性的培養。造成這個問題出現的原因有二,其一是教師教學觀念的錯誤,認為教學中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同時也是知識傳授的決策者,因其教學經驗能夠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領導和指引。而學生因其智力、能力和判別能力都停留在初級階段,不具有學習的選擇能力,必然要在教學中充當被動接受者的決策。傳統封建的父母呵護式的教學方法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但卻嚴重禁錮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個人學習興趣的培養。其二,教師在進行課堂創新時,找不準方向,無法切實地進行課堂改革和課堂創新,其中尤以數學教學改革最甚。數學是一門理性的學科,因而必然要比文科更加的缺乏學習的興趣,而也同樣是因為這樣
的問題,致使教師也無法有效地在課堂中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
培養。
2.應試教育的課堂評價標準,制約課堂評價綜合發展
成績成為課堂評價標準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傳統教育的陋習。如果將成績作為課堂評價的標準,則教師會在課堂內容和目標的設計上,不知不覺地就偏向于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其他方面的培養。
3.課堂教學缺乏層次性,不適合所有學生的能力發展
傳統的課堂教學缺乏對學生個體的關注,只通過對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課程內容的安排,致使學生發展出現兩極分
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究其原因就是課堂評價不合理和不健全,致使教師在進行課程內容和目標的設計上不合理,從而影響學生整體能力和素質的發展。
二、改革和明確課堂評價,建立健全新的教學結構
新課改的改革是教學結構的全面改革,只進行表面的改革是不能夠切實解決傳統教學深入的問題的。因而必然需要在教學的課堂評價中明確方向。
1.初中數學課堂評價改革的第一關,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傳統的課堂教學,其課堂評價標準中包含學習成績、課堂表現、作業質量、學習態度等,沒有將學生學習興趣放入課堂評價標準當中。對此,如果想進行教學改革,則必然需要在課堂評價中加入學生學習興趣評價的標準,教師根據學生興趣評價的標準來進行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安排。而學生學習興趣主要體現在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學習的注意力以及課堂回答問題的深入性和個性化等幾個方面,這些方面可以劃入到課堂表現和學習態度等課堂評價內容當中。而在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應該時刻注意學生的動態,以對本堂課學生學習興趣進行評價,并通過對評價的分析來設計接下來課程內容安排的側重點。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興趣,才能夠主動地進行學習,從而發現課堂內容的本質和潛藏的知識點,這比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更能夠刺激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2.初中數學課堂評價深入的第二關,科學合理的課堂評價
標準
以成績作為課堂評價標準的關鍵,是傳統教學的陋習。因此必須要將這種教學結構進行改革,而這個改革中不但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參與,也需要學校、教育機構以及社會的參與。只有外部氛圍是正確的,才能夠促進教師改革教學結構。其次教師應該建立一個科學合理的課堂評價標準,在對初中數學教學進行綜合評價時,需要將學生日常學習情況、學習態度、學習興趣以及學習表現和單元測驗成績等進行逐一分析和說明,并根據各方面的情況來判斷導致學生學習情況不理想的問題所在,并根據這個問題,有
效地進行課程內容的安排和具體的指點。并根據課堂評價指標來進行下一階段的教學內容和目標的設計。
3.初中數學課堂評價優化的第三關,分層次教學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通過課堂評價分析得出的結果,可以獲悉學生的學習情況。
而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都不相同,如果采取相同的教學方法,勢必會忽略一些學生學習素質的提升。因此需要根據課堂評價來進行層次化的教學,將學生的素質進行全面激發。譬如對學習興趣不足的學生,應該增加課堂上與其互動的次數,以強迫式的引入方式來引領學生。其次再循序漸進地誘導學生,并時刻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變化,將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步培養起來。
(作者單位 江蘇省阜寧縣益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