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
摘 要:初中時期的數學學習是打下扎實數學基礎的關鍵階段,正確的教學方式對良好的教學效果尤為重要。結合新課標及初中數學大綱對教師教學能力和學生學習能力的要求,通過不斷的教學實踐,提出了關于數學教學方式的幾點思考和小結。初中數學教學主要從重視基礎、提高解題能力和不斷總結反思三方面入手,讓學生掌握扎實的數學知識并擁有自如應用數學的能力。
關鍵詞:基礎知識;解題能力;總結與反思
一、重視基礎知識
“萬丈高樓,平地起,打好基礎是關鍵?!边@句話很好地說明了初中數學基礎知識在整體的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就如同大樓的基底,如果沒有基礎知識的奠基,又何來對數學的應用呢?很多學生在數學課堂中,認為基礎太簡單,往往一掃而過,忽視了對數學原理的思考,無法真正掌握原理的精髓。如此一來,他們在做題的時候,很容易出現由于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不清晰、不到位而失分,或者無法將題意中的具體條件約束與課本的基礎概念結合起來,從而學生造成解題能力低。
結合新課標要求以及中考的分數分配,我們可以充分了解到初中數學中,有六成的比例是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應用。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使學生充分了解到數學基礎原理和概念對于學好初中數學的重要性。教師要重視課堂上對基礎原理的解析和它們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吃透原理概念,扎實掌握基礎知識,
才能在實際的解題應用中,從基礎出發,正確理解題意,解答出
題目。
二、提高解題能力
掌握基礎知識是發揮數學能力的前提,但真正的數學能力還是體現在對數學知識的應用上,良好的解題能力就是衡量數學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尺。如何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是教師的重要思索方向。誠然,提高解題能力是需要學生多多練習的,但并不意味著一頭扎入題海之中,教師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
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后,縱然基礎扎實,卻很難將背誦流利的數學知識與題目實例結合起來,這是因為他們缺乏解題意識的表現。教師通常會講解課本例題,而很多練習題實際上是從例題變化而來的,只是它們的情境更復雜,為自己披上了一層面紗。解題訓練中,教師需要教學生的,就是如何解開這層面紗,直視題目的根本。學生需要學習如何正確解析題意,將題目的情境與課本的原理相結合,拋開其他混淆視聽的干擾,從題目的本質出發,運用原理概念解開題目。同時,解題意識的培養的確需要練習,但必須是有的放矢的針對性訓練。教師可以自己對基本題型的類型和原理的運用,在習題課上或者平時的課堂中總結并分解,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讀題解題的能力,在解題中看透本質,直擊中心。通過教師的有意引導,有效培養學生的解題意識,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
三、不斷總結與反思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持續不斷的總結和反思也是提高數學能力的重要一步。初中的數學知識,是各個板塊的知識彼此獨立,卻相互聯系的完整體系。數學學習中,如果沒有及時進行總結和反思,很可能學了前面,忘了后面,提高了以后的復習難度。而且,只有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梳理和總結,才能將它們徹底吃透,并且對整個體系融會貫通,做到舉一反三,真正將學習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比如說,數學學習中,教師可以用課前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有意識地進行課后反思,而階段測試也能促使學生進行階段性的總結。課后、階段、期中、期末等不同時期的總結和反思,不僅可以做到“溫故”,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熟練掌握,還能在不斷的學習中“知新”,當自己學到越多知識的時候,對舊的知識會有更多新的想法,在總結和反思中,彌補之前知識的疏漏,對整個數學體系成竹在胸。如果能做到對初中數學知識全面而熟練的掌握,何愁學不好數學呢?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實際上是四分基礎、三分應用、三分總結。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明確數學的基礎原理和概念的基礎性作用,確保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熟練掌握。另外,著力培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培養解題意識,開展有針對性的解題訓練,通過對題目的解析,讓學生掌握有效的解題方法。最后,在教學中,不斷引導學生對知識結構進行剖析和總結,并不斷反思,加強對整個數學體系的理解,溫故知新。對整個數學體系的總結和反思,有利于拓寬學生看待數學問題的寬度和廣度,也加深了對數學問題思考的深度。
參考文獻:
[1]于天蘭.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初探[J].新課程學習:上,2011(2).
[2]曹向陽.新課程標準下初中數學教學的探索[J].新課程:教師,2010(5).
[3]李曉蘭.淺談數學教學中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J].新課程:上,2011(5).
[4]丁進.優化初中數學教學之策略[J].考試周刊,2010(55).
(作者單位 湖南省婁底市教育科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