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昌多
摘 要:新課程改革,提倡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重點。教學不再是僅僅局限于教案的“預設”,而是更加注重動態教學的“生成”。高中物理教學如想取得更大的成果,應該突破“預設”的模式,引導學生加入學習的過程中,最后“生成”自己的知識。所以在預設教學過程中,應該更加關注過程的研究和學生的自主探究,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生成知識;同時這樣也鼓勵了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主動探討,研究知識,加深知識的理解。在課堂中,師生積極交流,共同解決問題,不僅完善和鍛煉了學生的能力,也使學生在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關鍵詞:高中物理;預設;生成;探究
一、高中物理“預設”與“生成”的含義
1.“預設”的含義
“預設”就是教師在上課前,為了達到一定教學目標所制定的教學方案,或在腦海里預測的計劃。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教師制定預設,按照預設,圍繞著制定目標實現控制教學進行的過程。但是這樣預設水平就會因教師的知識水平,態度傾向等一系列原因而受到制約。在新課改理念的要求下,教師預設時不僅要備學生、備任務、備目標,還要備監測和備過程。預設的中心應該從“教師怎樣做”轉移到“學生怎樣做”,真正地樹立以學生為主的教育
理念。
2.“生成”的含義
“生成”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從師生的互動中,根據教學的變化和需要,靈活地調整和改變事先的教學計劃。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從而生成自己的學習方式。預設思維更注重對結果、規律的重視,生成更注重過程、差異、創造的關注。
二、“預設”與“生成”在課堂中應用的必要性
課堂既然進行預設,那么課堂就會有控制性,讓課堂朝著自己所期待的方向發展,那就要排除課堂中許多不確定的因素,以
達到預設效果的實現。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一些不確定的因素極有可能對學生的發展有利,強制性的控制反而阻礙了學生的積極
性,學習興趣,以及創造力。這樣說來就沒有預設的必要了嗎?不是的,首先每節課都有其授課目標,只有制定了目標才會為其實現展開一系列舉措;其次教學都是在教育思想和政策的指導下進行的。例如,升學指標、課程進度安排等要求。
如果沒有預設,不按照要求展開活動,沒有一定的順序,那么最后形成的結果也是難以想象的。例如,在高三的一節“楞次定律”課中,由于突然接到其他教師的聽課要求,來不及備課,只能快速地在備課本上羅列出這節課需要解決的問題:關于磁通量變化的定量、定性分析;關于楞次定律中的“阻礙”分析;感應電流方向的判斷等。打算在黑板上提出問題,然后再由學生提出相應的物理問題,然后再逐一討論,但是由于沒有從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加以預設,使教師只能自圓其說,課堂氣氛極其尷尬,同時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
那么,還要不要生成呢,現在的教學不再是死性的教師講,學
生聽。而是在互動中不斷地生成。課堂需要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并且在課堂上許多生成都是積極的有價值的,它們既暴露了學生的問題,同時也反映出學生的一些創新潛質來,教師如果過于強制的控制會造成學生生成資源的浪費。
三、高中物理教學中“預設”與“生成”的評價
“預設”與“生成”既對立又統一,因此構成了一對矛盾體。他們之間既存在著抵觸關系又是緊密相連的關系。也因為“預設”與“生成”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應重視對于二者的使用。這就要求教師對課堂有一定的駕馭能力和時間的調控。同時還要求教師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在預先的考慮中激發和創造生成,同時合理地預設讓教師把握好整體的課堂教學框架,從而更好地促使學生的學習、發展和創造。然而,“預設”與“生成”雖然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和其存在的必要性,但要想將二者互為有效利用,這又是對教師的綜合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對教師如何能夠更好地使用“預設”和“生成”提出幾點建議。
1.加強對課前的預設研究,進行精心預設
“預設”,既要對傳統的預設繼續發揚,又要汲取現代預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高中物理課程旨在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培養學生,為學生終身發展、應對現代社會和未來發展的挑戰奠定基礎”。所以根據高中物理的宗旨要不同階段進行嚴密的教學預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把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都融入整個教學過程中。同時教師還可以預設“生成”,例如,對于一些有爭議的問題,教師不直接指出來,可以讓學生自己提出意見并且提出見解,生成不同的解決方案。
2.為引導精彩的“生成”,創設課堂教學環境
首先,只有在和諧、自由的教學環境中,給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發揮才可以做出新的判斷,這些都是培養課堂動態生成的好方式。只有學生在課堂中感覺到輕松,沒有壓力,感覺自身的價值得到認可,才會給學生創造參與的熱情動機。其次,教師要留意課堂中發生的各種變化,學生的表現,鼓勵學生提出質疑,進行創新。教學中,會有許多意外狀況發生,可能會激發生成的契機。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質疑,同時引發學生的認知的沖突和自我的深刻反省,這樣就可以讓教學深入進行。最后要更新教育觀念,教師根據課堂采用正確的態度,做出最適合的評價,讓學生受到激勵。教師要從“授講者”向“指導者”轉變,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并且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和鼓勵。
3.對教學中“預設”和“生成”進行反思
對整個教學過程和教師的表現進行反思和批判,既可以發現教學不完善的地方,進行補救;又可以促進教師的專業知識的成長,并且可以改進以后的教學。
隨著新課改的推廣,課堂教學也發生了變化。“預設”是教學行為的體現,“生成”則體現了學生的學習狀況。在教師的預設下,有效地使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同時讓學生在學習中自主“生成”知識,鍛煉學習能力,體驗學習的樂趣。所以“預設”與“生成”關系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合理的利用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更好地讓高中物理課堂綻放光彩。
參考文獻:
[1]賴玉華,黃谷.淺論高中物理教學設計的從“預設”到“生成”[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2(11).
[2]龔小航.淺談高中物理教學質量提升的有效方法[J].文理導航:中旬,2013(6).
(作者單位 重慶市璧山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