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福
摘 要:當今社會生活和經濟活動日益全球化,外語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公民必備的基本素養之一。因此,學習和掌握外語,特別是英語,具有重要意義。而學習英語,學好英語不僅僅是學習單詞或是語法而已,而是在一定的英語知識的基礎上掌握一定的修辭手法,尤其是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比較常見的比喻,則對英語學習起到潤色的作用,使枯燥的英語教學鮮活起來。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面對的教學對象是具有一定英語基礎知識的高中生,所以除了日常的英語知識教學,了解修辭與英語學習的關系,比喻的類型和方式特點,都將對英語的教學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修辭;翻譯;語法;寫作;比喻
修辭對增強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有著聽說讀寫都無法替代的特殊功能。修辭不僅符合英語教學規律,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系統與認知系統,都具有特殊的價值。修辭在英語教學中與其他的教學內容的關系也密不可分。
一、修辭
修辭就是在運用語言的時候,根據特定的目的精心選擇語言的過程,力求把語言和文章說得更正確、更明白、更生動、更精彩。修辭是調整文章的表里關系,使思想感情的表現、客觀事物和情況的反映恰如其分。
二、修辭與英語學習的關系
1.修辭與翻譯的關系
翻譯即將一種語言(源出語)轉換成另一種語言(目的語),而意義保持或大抵保持不變。著名英國學者約翰遜博士(Dr. Samuel Johnson)對翻譯也作過類似的界說:To translate is “to change into another language, retaining the sense”。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翻譯的定義,有了種種不同的提法,也被賦予了各個時代和不同文化的內涵,但基本框架不變,只是日趨全面、完整和系統。
翻譯是研究雙語轉換的藝術,不僅涉及兩種語言,而且還涉及兩種社會文化。英語大部分常用修辭手法都可以在漢語中找到相同或相類似的表達方式,但在相類似中又有一些各自特點,而且在分類上互有參差。對雙語的修辭理解及掌握得越透徹,才會對雙語內在的規律了解得越深刻,這樣對原文理解也會越準確。所以將會直接影響到英語學習中的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2.修辭與語法的關系
語法是從語言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規律,它是研究語言結構的基本規則。語法是確定句子正確與否的標準。語法和修辭既是相通的,又是有區別的。修辭是研究語言使用規律的,是與使用對象和使用場景密不可分的,同時又涉及其他相關學科。它是以語法為基礎,進行語言上的延伸,以此達到最好的語言表達效果。簡而言之,語法是“通不通”的問題,而修辭是“好不好”的問題。
3.修辭與寫作的關系
寫作是使用語言和文字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的創造性腦力勞動。高中階段的英語寫作,只是寫作的初級階段,還停留在書面表達階段,字數要求只有120詞左右。所以運用一定的具有英文特征的修辭手段,而且運用得好,會使語句生動從而增添語句亮點。因此,掌握一些一般常用修辭手段對實現語句亮點也是非常必要的,當然,高中階段只主要掌握基本常見的修辭手法——比喻。
三、英語比喻的類型
在中學英語學習中,比較常見的修辭手法為比喻。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體”,用來打比方的事物叫“喻體”,聯系它們之間的某一方面的相似點來打比方就構成了比喻。比喻的作用有二:一是對事物的特征進行描繪或渲染,使事物生動、具體,給人鮮明深刻的印象;二是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的道理加以說明,幫助人深入理解。有些說明道理的比喻也有使語言形象化的作用。
英語比喻主要可分為:明喻、隱喻、借喻。明喻的形式是:“甲像乙”;隱喻的形式是“甲是乙”;借喻的形式是“乙代甲”。
1.He is as timid as a mouse.(Simile)
他膽小如鼠。(明喻)
2.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success.(Metaphor).
失敗乃成功之母。(隱喻)
3.He succeeded to the crown.(Metonymy)
他繼承了王位。(借喻)
四、英語比喻的方式特點
英漢的比喻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由于不同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傳統習慣、思維方式和審美觀念都各有特點,所以,反映在語言中也有很多差異。例如,在形容一個人勤勞,踏實肯干,漢語中會說“像老黃牛一樣干活”;而英語中會說“to work like a horse”。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因此,使用時要根據比喻方式的不同進行靈活處理。與漢語中的比喻相比較在高中階段,主要有兩種英語比喻方式。
1.與漢語中的比喻意象相同或相近,即使漢語中沒有相同或相近的意向,但保留著濃厚的民族色彩,但可以了解其意義而不產生誤解。
例如:(1)Like father,like son.
有其父必有其子。
(2)A word and a stone let go cannot be recalled.
說出去的話就像拋出去了的石子,是收不回的。
2.漢語中不存在相同意象,翻譯后會不自然,甚至產生誤解, 因此要根據不同的文化特點,保留其意義,改換其意象。
例如:(1)penny wise and pound foolish
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2)They are birds of a feather.
他們是一丘之貉。
總之,雖然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課程設計思路,對修辭的要求只是出現在選修課的語言知識與技能類中,但是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我們卻不能將英語修辭方面的知識束之高閣,不管不顧。因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中也要求“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建立新的外語教育教學理念,使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具有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因此,要真正達到時代性、基礎性和選擇性的目標,就不可能忽略這一重要的知識點。而在今后高中英語教學中應該將遇到的修辭現象,尤其是比喻現象,及
時準確地傳遞給學生,這樣不但能使課堂教學生動形象,而且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更加有利于英語教學的開展。
參考文獻:
[1]劉宓慶.文體與翻譯[M].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3.
[2]陳定安.英漢修辭與翻譯[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
[3]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 福州鼓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