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莉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要從“讀”出發,把“讀”貫穿于教學全過程,把引導學生鉆研文本作為閱讀教學的根本。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并加強朗讀訓練,是非常必要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方法
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閱讀鑒賞能力,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同時它也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良好形式,因而對語文教學具有重要意義。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自己會聲情并茂的表情朗讀,還要引導學生練讀,進而能繪聲繪色地表情朗讀:使學生在朗讀基礎上達到模仿、理解和運用的目的。事實上,它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語文教學中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語文課的第一任務是讓學生學習語言。而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熟讀、背誦,使書面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因而教學必須重視朗讀的訓練。如何指導學生讀好書、好讀書,是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的問題。大量教學實踐證明,閱讀教學要落到實處、搞扎實,就必須從最根本的朗讀上多下工夫。教學中要從“讀”出發,把“讀”貫穿教學全過程,把引導學生鉆研文本作為閱讀教學的根本。它體現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體現以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為課堂教學的本體,同時也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理念在朗讀教學中的落實。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并加強朗讀訓練,是非常必要的。
一、朗讀有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
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的時候,要求學生讀準字音,不添減文字,不讀破詞句,就是說要讀通句子。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與字詞多次“見面”,牢固掌握字的讀音,強化識記字形,從而有效地識字、識詞。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章,大多是文質兼美的名家名篇,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提供了豐富雋永的材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能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對學生理解語言文字,掌握規范的語言文字大有益處。學習語言,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語言的直接感受和積累。如:教學《桂林山水》,通過朗讀描寫桂林山水的句子,漓江靜、清、綠的水,桂林奇、秀、險的山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認識到用這種句式表情達意的妙處。
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指導學生朗讀,甚至熟讀成誦,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了解多種語言表達方式,就能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感情,從而發展語言。
二、朗讀有助于提高審美能力
在教材中有許多描寫自然景物的文章,如:《火燒云》《觀潮》
等,都用優美的文字描繪出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學時,教師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用聲音再現畫面,讓學生進入意境,認識文中所描繪的事物的形狀、顏色,使學生領略到自然美,激發他們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能培養他們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使他們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
在語文教材中,還有為數不多的詩歌。詩歌的語言富于節奏感、音樂美。詩的內容,詩人的情感是通過充滿節奏感和音樂感的語言表現出來的。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地吟誦才能體現出來。通過朗讀,品味詩句,讓學生逐步學會欣賞詩歌,鑒賞詩歌,培養學生愛美的情操。
三、朗讀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
古人讀書,強調“口誦心惟”。“誦”絕不僅僅是“口”的發音活動,同時包含了豐富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教師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是讓學生認識語言、品味語言的過程。如:教《我的戰友邱少云》一文時,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想象、體會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燒時的痛苦。再指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我”對戰友被火燒的極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時此刻邱少云為了整個班,整個潛伏部隊,為了這次戰斗的勝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動也不動,讓學生強烈地感受到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的堅強,他嚴守紀律和獻身的精神讓人欽佩。讓學生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
綜上所述,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依據教材,抓住重點有感情地范讀,有目的地指導朗讀,不但能使學生從正確的朗讀中理解課文,感受課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喚起學生的讀書熱情,調節課堂氣氛。因此,我深深地體會到,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加強感情地朗讀訓練,是上好語文課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敖魯古雅民族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