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平
摘 要:計算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關鍵詞:口算;估算;筆算;興趣;算理;練習
計算能力是學生數學學習的一種基本能力,它是小學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分析計算結果錯誤的原因:
(1)學生對計算不夠重視,遇到難題能夠思考,而且能夠正確列式,計算結果時認為是小事,計算不認真不回頭檢查,這種現象多存在于優等生中。
(2)算理不清,算法不會。這種現象多存在于學困生中。
(3)沒有良好的習慣,部分學生不細心,常常出現抄錯題的現象,慌慌張張,加減不分,乘除不辨。
(4)計算枯燥,學生不感興趣。
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幾種渠道。
一、加強口算教學
口算指的是不用任何工具,而在腦中直接進行計算的能力。
它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運用最為廣泛,口算在小學階段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是筆算和估算學習的基礎。因此,口算技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獲得的,需要在教學中長期堅持不懈地訓練。因此可以利用新課前的3分鐘讓學生進行口算練習并及時校對,以此來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
二、提高估算意識
估算是人們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無法得到或沒有必要進行精確計算和判斷時所采取的計算方法。而一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估算的次數,遠比精確計算的次數多。在筆算時結合估算,也可以大大提高計算的準確性,讓學生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通過估算初步檢驗計算結果的準確性。應鼓勵學生采用不同的適合自己的估算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估算能力。
三、重視筆算教學
筆算教學是計算教學的重點,小學階段大部分數學題都要求學生通過筆算完成,而這部分內容是學生特別容易出錯的,在計算時也特別容易粗心。
1.培養學生計算的興趣
計算是枯燥乏味的,教師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進行計算訓練,
如:用游戲、競賽等方式訓練;用卡片、小黑板視算,聽算;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等,讓學生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體驗計算的樂趣。要及時鼓勵學生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喜悅。
2.加強算理的理解
在計算教學中,應把重點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據算理,掌握法則,再以法則指導計算。學生掌握計算法則關鍵在于理解。既要學生懂得怎樣算,更要學生懂得為什么要這樣算。教師可以通過引入形象直觀的具體操作,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如在計算32÷2
時,首先讓學生拿出32根小棒(3捆加2根),然后利用小棒分一分。學生先把3捆平均分成2份,每份1捆,多下來1捆和另外2根剛好12根,再平均分成兩份,每份6根。用小棒分過以后再讓學生來筆算,學生自然而然就清楚這題的筆算過程為何這樣算了。如此讓學生在操作觀察中充分感知,體驗由直觀理解到抽象算理的過程,可使學生達到對算理的深層理解和對算法的切實掌握。教師還可以運用遷移,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如在教學8加幾的進位加法時,可以先讓學生回顧9加幾的進位加法是用湊十法來進行計算的,然后再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交流討論,使學生領悟到8加幾的進位加法也可以用湊十法來計算。算理清楚了,將對學生正確進行計算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提高計算能力。
3.加強練習的力度
學生的計算能力是通過不斷應用計算法則,經過多次合理練習實現的,所以必須加強基本訓練。訓練不僅要把知識轉化為技能,而且要把技能轉化為能力。合理分配練習時間,保證適量的、經常性的練習時間要合理分配。
4.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
不同的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不同,不同的孩子會有不同的快速的計算方法,算法多樣化體現的是不同兒童自己學習的特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倡導算法多樣化是發展學生運算思維的有效途徑。
5.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1)認真審題的習慣,審清數字和符號,并觀察它們之間有什么特點,有什么內在聯系;審清運算順序,明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審清計算方法的合理、簡便,分析運算和數據的特點,聯系運算性質和定律,能簡算的盡可能簡算,沒有簡算的再按運算順序計算。
(2)規范書寫的習慣,作業和練習的書寫要工整,格式要規范。對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的書寫必須符合規范、清楚。數字間的間隔要適宜,草稿上排豎式也要條理清楚,數位對齊。
(3)認真檢查的習慣,驗算不僅能保證計算正確無誤,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對學習一絲不茍的態度。良好的計算習慣直接影響學生計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培養學生良好計算習慣時,教師要有耐心、有恒心,不能一蹴而就。
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而又復雜的過程,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金河鎮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