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年坤
摘 要: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地理潛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實現師生共同發展。但是在當前新課程標準下,如何有效提高地理課程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的地理能力,使得教與學和諧發展是研究的重點內容。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育理念;學習方式
地理是一門研究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二者之間關系的學科。地理課程教學也是一門復雜性較強的學科,涵蓋范圍和廣度,都體現出其自身的獨特性。課堂教學是地理知識和技能培養的主要途徑,提高其有效性是把握課堂脈絡、實現地理知識普及的必然要求。
一、創新教育理念
師從古業:“傳道、授業、解惑”。除了改變舊有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外,實現師生角色的互換,實現教學環節的互動情景式教學,更能充分利用教學環節的各項資源,激發學生潛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將教學環節進行深化,以效率先行,實現在知識經濟下,豐富學生掌握的地理知識。將課堂教學從教師的被動“教”到現在的學生主動“學”,除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外,還從時間上、空間上實現教學理念與時俱進。將地理教育理念從輕視走向重視,更能夠充分了解地理教育的內涵。
二、改變學生學習方式
將現代教育中的集群效應發展到個體化、一體化教育方略上來,旨在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能力,在不斷地學習地理知識中,師生間的相互交流與協作也會朝著有益于其他學科的方向發展。在學習方式上,采取學案法(學生個體案例教學法),對不同的地理內容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將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成果加以發揚,通過對學生個體地理水平的測評和調研,采取不同層次的教學策略,以“導”助教,逐步增強學生對地理學科的喜歡度,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從傳統的地理理論教學實踐中,創新出一條新路,鼓勵學生動手操作,加強管理,從抽象化的概念中走出來,讓學生更加真切地了解學習內涵。
三、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關鍵環節。通過對高中生一系列思維的拓展,將地理知識轉化為地理能力,構建起學生思維發展的橋梁,從培養學生智育開始,讓高中生具備較強的感性知識和理性知識,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地理常識、思維的空間思維能力,運用地圖的直觀性布局、分布特點,研究地理事物間的能力。在地理課堂教學中,以地圖拓展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把握地理要素之間的關系,對地理的綜合變因實施綜合分析。
四、構建績效評價考核體制
在終結教學階段,績效評價考核體制更能使師生從教與學中吸取經驗教訓,彌補地理課程中的缺陷。除了調動學生積極學習高中地理的興趣外,也能使教師更加明確學習目標,在理論和實踐中突出學生的學習成就,在不斷地實踐研究中獲得有效性交流。教學終結階段,對學生的績效評價要采取多維方針,不能以純理論試卷考核對學生學習效果予以全盤否決,而是完善評價體系,以調研綜合考核課程實效。而知識性和趣味性有機結合的評價考核機制更能迎合新課改下學生的需求,有利于在實踐中提高地理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地理學科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對于高中階段地理教學而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師的引導性,是提高地理課程實效性的主要方略。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把握高中地理教學特點,落實地理課程教學實踐,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認知技能提升,培養他們學習地理的正確態度,是實現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主要方略。
參考文獻:
曾永泉.淺議新課程背景下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1(8).
(作者單位 重慶市開縣陳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