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佳
摘 要:在語文課程中,作文教學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學語文教學大綱也明確指出:要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但是只要一提起寫作文,學生們馬上就會冥思苦想,愁眉苦臉,不知從何下筆。那么,如何改變學生怕寫作文的現狀,如何有效地進行作文教學呢?從培養興趣、注重閱讀、善于積累、勤于學習和批改作文五個方面來談一談對作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語文課程;作文教學;思考
一、培養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主動性,那么作文教學應該不會這么難以進行下去,相反,作文成績肯定會有相應的提高。因此,我們必須培養學生濃厚的興趣。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應試書”的學習機制無疑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為了培養學生興趣并養成讀書的習慣,我在課上組織開展了各種活動,如:進行作品欣賞。在作文教學中,我首先給學生確定一個目標,鼓勵學生多積累、多練筆。挑選出好的習作拿到課堂上,全班及時地交流溝通,借鑒學習。課上也會讓學生鑒賞名家名作,各抒己見,在陶冶情操、培養興趣的過程中學習名家名篇的寫作方法。同時,每次課前要求一位學生準備好一篇簡短的演講稿,這個稿子要自己寫,盡量不要摘抄。上課的時候花幾分鐘的時間,在全班進行三分鐘演講。因為只要幾分鐘的時間,所以也不會耽誤教學進度。開始的時候,學生比較害羞,不習慣當堂演講。我就要求幾位平時比較活躍,不會怯場的學生先進行演講,這些學生比較放得開,很好地帶動了其他的同學。另外,學校組織的手抄報比賽,我也會建議學生不要摘抄現成的報刊上的著作,而是用自己平時的習作。這些方法都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主動性,把寫作學習延伸到課外。
二、注重閱讀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而一旦閱讀能力提高了,能從中得益的也不僅僅是語文一門課,沒有很好的閱讀能力,想要學好其他的科目也會力不從心——試問連課本都無法讀懂,如何能學好那門課程?而作文水平的提高更和閱讀是分不開的。故而學生留一部分時間提高閱讀能力很有必要。而閱讀訓練按目的又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提高學生把握文章內容、思想的能力,這種可以通過短期的強化練習得到效果,另一種則是升華學生思想、陶冶學生情操,從而豐富學生內涵,這就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對于閱讀對象也需精挑細選。故而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可以分兩條線進行:一是日常課外閱讀,一是假期課外閱讀。
日常課外閱讀,我覺得有四個最好的選擇:科技說明文、文言文(古代名篇)、雜文以及名句。選讀科技說明文的好處在于可以和練習相結合,可以在做題的同時閱讀,對于學生把握“精準”二字有很大的好處。選讀文言文訓練的好處在于促進課本知識遷移,增強文言語感。選讀那些針砭時弊或標新立異的雜文可以為學生的頭腦源源不斷地引入思想和藝術的“源頭活水”。選讀名句的好處,從思想上說,在于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從寫作上說,在于豐富學生的理論論據。
假期課外閱讀,則是真正豐富學生內涵的好機會,暑假里,我會讓學生讀長篇、中篇、短篇名著各一篇,中、短篇要求寫讀后感,長篇我會要求學生摘抄其中400字左右的最精彩片段,并以200~300的篇幅陳述其精彩的理由。寒假,因為時間較短,所以我會找一篇精彩的長篇散文給學生精讀,同樣也要求寫讀后感。
三、善于積累
在我布置作文的時候,我看到有些學生冥思苦想了半天,還是無從下手。難道真的沒有什么可寫嗎?而且同一篇作文,為什么有的人寫得出,有的人卻寫不出?尋找原因,關鍵在于每位學生平時的積累。
平日生活中、學習上的積累可以說是學生作文的源泉,它有利于提高學生認識客觀事物的能力,同時又可以為學生的作文積累素材。如果學生在生活中對周圍的人或事物熟視無睹,充耳不聞,平時不善于觀察,不懂得積累,那么寫起作文來自然就要抓耳撓腮,無從下筆了。
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蔽覀円龑W生多關注生活,多留意身邊的事物。尤其是現在的中學生,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他們追求新奇,希望獨立。我們可以從他們的這一特點出發,引導他們去參與生活、觀察生活、分析生活、積累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頭,平時積累的東西越多,寫作文的時候就不會覺得不好寫,寫不了了。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多,寫起作文來,自然筆下酣暢。除了鼓勵學生多閱讀,我也鼓勵他們多積累。在教學中我經常要求學生準備專門的摘抄本,讓學生在欣賞優美詞句或精美片段的同時,加以摘抄。因為大量的知識都要從書本中獲得。要促使學生養成善于閱讀和積累的好習慣。同時,也使學生養成寫閱讀筆記的學習習慣??傊?,只有大量閱讀,同時善于積累,才能提高寫作水平。
四、勤于練習
除了要多讀多積累以外,還要多寫。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復歷練,寫作也一樣。因此,要促使學生養成勤動筆的習慣。平時寫寫日記,如果時間不夠,寫寫周記也行。平時有所感觸的話也可以用筆記錄下來,即使是一個小片段也好。只有多寫,寫起文章來才能得心應手。
在寫作時,也要養成列提綱的習慣。寫作文前先進行構思,因為沒有思考就沒有好的文章。動筆之前,要思考文章的主題,選擇的材料,以及如何組織材料等。這樣以后再列出提綱。做到這些,下筆才能一揮而就。不至于為了湊字數,一句一句像擠牙膏似的硬擠出來,生拼硬湊。
另外,修改也是寫作不可缺少的步驟,是提高文章質量的有效方法。有句話說:“文從改中來?!笨梢哉f好的文章是改出來的。所以要培養學生修改作文的習慣。文章不厭百回改,修改得多了,自然會有利于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要調動學生自改作文的興趣,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習慣。
五、批改作文
批改作文,是教師指導學生作文的重要環節。學生寫好作文會期盼著老師的評語,如果我們因為時間緊而不作批改,他們會失望,對下一次的作文也往往會敷衍了事,認為反正老師不批,我也隨便寫寫好了。所以我認為一定要認真批改作文。
在批改學生作文時,我們應盡量肯定他們的優點。因為每位學生寫好一篇文章都是花費一番心思的,都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贊許。當然,由于實際寫作水平的差距,寫出來的文章必然有優劣之分。但作為教師要理解他們的心情,要尊重他們的勞動。
另外,要使作文評語真正地對學生作文起到指導作用,那么,評語就要寫得有針對性。所以,在批改的過程中要認真閱讀學生的作文,抓準學生作文中出現的突出問題,然后針對問題寫出修改意見。
以上幾點只是一些我臆想出來的作文教學小方法,還請大家指正,不過就算有些道理也不過是小道耳,其實在看到一位老師一心撲在教學上,全心全意地吸收著各種各樣的語文知識的時候,我已經明白了語文教學的最根本之處:不斷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言傳固然重要,身教也必不可少。只要自己有內涵,有足夠的文學素養,自然能吸引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不過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作為一個青年教師,我才剛上路,故此,我以一句名句自勉:“博學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參考文獻:
[1]劉永康.新課程背景下的高考作文.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石啟奎,徐西遵.怎樣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新課程:教師版,2006(8).
[3]陳軍.作文價值論.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2(7).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熟市滸浦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