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維
摘 要:學校體育是圍繞人的身體進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動的過程,通過學校體育教育過程,可使學生掌握必要的體育知識、技能,增強學生的體質和健康水平。學校體育主要是通過身心兩方面的鍛煉培養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
關鍵詞:綜合性;均衡性;教育性;傳播性;可塑性
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始終是教育的首要問題。為了響應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目標,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有責任和義務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團結協作、無私奉獻、敢于勝利、遵紀守法、尊重對手、誠信友愛、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的優秀
學生。
我認為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不僅關系到個人健康成長和家庭生活,而且關系到整個民族的健康素質,同時也關系到我國人才培養的質量。體育鍛煉和體育運動也是對學生加強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磨煉堅強意志、培養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徑,是促進青少年全面發展的重要方式。
學校體育是圍繞人的身體進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動的過程,作為一種重要的體育形態,具有多種功能。通過學校體育教育過程,可使學生掌握必要的體育知識、技能,培養體育意識和終身體育能力,增強學生體質和健康水平。青少年的體質健康關系到國家未來的發展。學校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它通過一系列體育教育活動,使學生掌握體育的知識技能,增強體質,促進身心全面發展。學校體育具有多方面的特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目標的綜合性
學校體育是綜合的、系統的教育體系,傳授的是運動技術、運動技能,是融合知識教育、理念教育、技能教育、行為教育和養成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教育體系。教育的途徑已拓展為課內外相結合,校內外相結合;關注和重視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的結合,通過學校教育,為受教育者終身從事體育運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身心的均衡性
學校體育強調軀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均衡發展,以增進健康、增強體質、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為主要任務,同時關注學生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力求使三者均衡發展。一場激烈的籃球比賽往往是教練員、運動員的斗智斗勇的心理戰,每個隊員的技術發揮、全隊的戰術變化和戰略運用的最終目的是投籃得分。一個隊能否取得勝利主要取決于投籃的總次數和命中率。而在一場激烈的比賽中,運動員較長時間承受著各種不同的心理刺激,心理因素尤為重要。
三、終身的教育性
體育運動需要人一生都能積極、主動、自覺、持久地參與,重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好習慣。學校體育能夠通過反復教育和強化,最終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四、文化的傳播性
學校體育重視對運動技術、健康衛生、保健康復、體育審美等綜合體育文化知識的傳授,學習體育文化不僅能夠掌握運動技術,提高運動技能,更能增強體育意識、提高體育素養。
五、開放的可塑性
學校體育內容的形成、培育,會受到社會體育大環境的影響,社會中種種體育現象、體育思潮及風氣都會影響到學校開展體育運動的性質、水平。同時,學校體育所形成的環境、氣氛和集體輿論,體現了學校群體每個成員的價值觀念、集體榮譽感、自豪感和精神意志,對群體中每個成員會產生潛在的教育作用。
我校學生堅持每天鍛煉一小時,班主任老師利用中午課間時間組織學生走向操場,針對青少年學生的特點和愛好,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新穎多樣的體育鍛煉活動。我主要負責學生課間時間的籃球比賽和籃球游戲的傳授、組織活動。
我教學生首先熟悉場上隊員位置技術,了解籃球戰術運動的規律,掌握籃球戰術的基本要領。理論聯系實際,我教得認真,學生們學得仔細,很快就掌握了攻防戰術的配合方法,如如何傳切配合、策應配合、掩護配合、夾擊配合、補防配合、交換配合等方法以及長傳快攻、短傳快攻、運球突破快攻、防守快攻等基本要求與動作要領。
我還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參加籃球游戲,如:跳投接力比賽,目的是磨煉急停跳投的基本功。方法是在中圈劃4個圓圈,把學生分為人數相等的4隊,規定每隊圓圈的位置,各隊面向球場內成橫排站立于球場兩個半場的邊線外,排頭學生與端線的延長線平行。游戲開始,各隊排頭立即起動跑向中線本隊的圓圈內,用單手把放在地下的球拍起,然后迅速運球至投籃區,線外做急停跳投,無論投中與否立即搶籃板球并運球回到原處放好,再跑回本隊擊下一名同學的手,然后下一名同學重復前面同學的動作,以后的每人均一次進行,直至全隊每人輪完一次,投中次數最多的隊獲勝。
學校體育可以促進青少年學生身體的正常發育,培養良好的身體姿態,塑造強健的體魄,提高健康水平,是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基礎,是我國國民體質和整體健康水平提高的關鍵。同時,學校體育可以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質,在培養學生的自信、自尊、堅韌、毅力、沉著、果斷、開拓、進取、自律等心理素質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參考文獻:
王本陸.中國教育改革30年:課程與教學卷.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 天津市第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