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紅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學科,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從小學剛升入初中,學生的語文學習面臨著較大的困難,需要教師結合語文教學的實際和學生的需求,合理地開展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結合教學實踐,分析了初中新生語文學習的現狀,重點探討了如何轉變初中新生語文學習習慣的有效策略,目的是為初中語文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語文現狀;心理障礙;有效策略
就小學語文學習而言,主要側重于識記和淺層次的理解,相對而言,思維難度較小,但是從小學升入初中以后,語文學習的知識點增多,除了需要進行識記以外,還要去分析和理解,課堂容量增大,語文學習難度增加。為了讓初中新生更快地適應語文學習,教師需要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獨立學習,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為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初中新生語文學習的現狀
小學生在升入初中以后,在語文學習方面存在著很多問題,
由于開始接觸更廣的知識面、更高的知識層次,但是本身的思維能力還沒有提高,所以對角色的轉換還不理解,其中最為顯著的便是適應問題,即學生難以及時地適應初中語文教學,感覺語文學習難度增大,這是因為小學語文學習的習慣已經難以滿足初中語文學習的要求。
1.語文學習的不適應
小學生具有較強的直觀性,抽象思維和想象能力較弱,在小學語文學習中也是重視對知識的識記,缺乏對思維知識的有效應用,但是進入初中以后,語文學習需要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獨立的研究,很大一部分學生難以適應語文學習,出現小學與初中脫節的現象。
2.出現語文學習的心理障礙
進入初中以后,課程開始增多,且學校管理嚴格,導致部分學生感到壓抑,甚至畏懼學習,從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就語文學習而言,難度增大,出現懼怕語文學習的現象,嚴重地阻礙了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
3.缺乏科學的語文學習習慣
小學升入初中,學習方法和學習內容有了很大的改變,因此原先的學習習慣已經無法滿足初中語文學習的需求,進而阻礙了語文學習的效果。因此培養學生的語文習慣對于新生而言是至關重要的,直接關系到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
二、轉變初中新生語文學習習慣的有效策略
學習習慣的培養直接關系到學習的效果和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就語文教學而言,要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特別是對剛升入初中的學生,更要從一開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需要初中語文教師結合初中語文教學的特點和初中生的實際需求,采用合適的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做好摸底工作,做好小學升入初中的銜接
在學生由小學升入初中以后,不要急著開始初中課程,而是要對學生進行語文摸底工作,了解學生的語文功底,為后期教學活動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同時要對小學語文教學目標進行研究和分析,進而使其與初中語文教學目標進行有效的銜接,循序漸進,只有這樣才能避免出現小學語文教學與初中語文教學脫節的現象。此外,在剛升入初中以后,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放慢學習的進度,做好新舊知識的鋪墊,從而為學生由小學向初中過渡創造良好的條件。
2.合理把握時機,做好學生語文學習的引導
首先,要充分利用好課余時間,引導學生走向更加廣闊的語文天地。語文學習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因此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樹立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的習慣,即關注社會、體驗生活,這樣才能在生活和學習中了解接納語文文化,同時引導學生閱讀文學名著,親近文學,為學生的閱讀和寫作積累創造良好的條件。
其次,要上好開學的第一節語文課,運用生動的語言和靈活的講解,使學生體驗到語文的美感和趣味,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探索和發現,而不是進行單純的知識呈現,要引導學生自己獲得知識,體驗成功。
此外,上好第一學期的語文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授學生語文學習的方法和技巧,這也是小學升入初中學習成績穩定的關鍵。在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形成對語文學習的整體認識,并對教學目標進行細化,降低語文學習的難度。
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直接關系到語文學習的效果和語文素養的形成,因此需要語文教師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重視對初中新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通過摸底調查,明確學生的語文基礎,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參考和依據。同時要加強對關鍵時期的重視,在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為語文素養的形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丁燕燕.注重習慣養成自然:淺談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J].新課程學習:社會綜合,2012(6).
[2]陳瑰.中學語文教學新課改成效之路徑探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2010(9).
(作者單位 河南省三門峽市澠池縣天池鎮天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