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清香
摘 要:《電工基礎》是中職學生學習機電專業必須掌握的一門基礎課。主要論述了《電工基礎》教學方法實施的出發點,闡述了研究教學方法的重要性。
關鍵詞:電工基礎;學習興趣;教學方法
在當前的中職教學課程中,《電工基礎》是機電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門專業課程。教學目的是使學生可以獲得最基本的電工基礎知識和電路分析計算以及電工測量等技能。此課程具有極強的理論性,課程內容比較抽象,緊密與實際聯系,因此,要求教師在教學上多做研究,使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掌握此門課程。
一、《電工基礎》的課程特點
1.具有較強的理論性
《電工基礎》的理論性強是表現在多方面的。首先,在《電工基礎》這門課程中,不僅僅是概念多,并且包含很多的知識點,同時具有復雜的單位制。其次,這門課程與數學知識密切相關,具備繁雜的數學公式,學生必須學會舉一反三。最后,內容具備整體性,所有的知識點都是互相關聯、循序漸進的,因此要將其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學習。
2.與現實生活密不可分
《電工基礎》開設實驗課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對事物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培養學生的能動性,進而訓練學生的技能。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可以對知識點有感性認識,將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以驗證,加深對電力基本概念以及定律的理解。
二、《電工基礎》教學方法實施的出發點
1.教學方法以教材為基礎
目前,各類學校采用《電工基礎》的教材版本多樣化,但是主要還是以理論與知識相關為主,開設的實驗課程也是為了學生能更好地鞏固理論知識。目前,大多數中職學校都是采用課堂講解為主的教學方法,重點培養學生的理論分析能力以及解答各類題型的技能,進一步鞏固加深理論知識。而實驗課程主要是依據學校的自身的硬件設施,以此決定是否開設實驗課程,因此,實驗課程一直處于輔助的地位。
2.基于中職學生的實際能力
《電工基礎》要求學生具備扎實的物理功底以及良好的數學基礎,但是目前大部分的中職生,在這兩門課程理論知識方面還掌握得不夠扎實,如果在《電工基礎》這門課程中,還是偏重理論知識的分析以及解題能力的提高,對于基礎知識不扎實的學生來說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也不能得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學生因此產生了厭學的情緒,導致學生從心理上抗拒這門課程。所以,在提出教學方法時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能力出發,保證在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方法才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與學生的專業需求緊密聯系
中職學校不同的專業對《電工基礎》這門課程要求掌握的程度自然不同,因此,學校應該根據學生的專業特征,針對性地展開教學。
三、《電工基礎》課程中不同教學方法的闡述
1.類比教學方法恰到好處的運用
《電工基礎》這一門基礎課程在中職學校的電工機電類專業中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因為其本身理論性強、概念多,且抽象難以理解,使得大部分學生對其興趣寡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運用類比教學的方法,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類比教學就是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與生活中的人和事緊密相連,使得原本枯燥無味的教材內容立刻變得生動有趣,使抽象的東西變得具體化,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形象化,不僅僅降低了教學難度,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使得教學內容便于學生理解記憶,拓寬了學生的思路,使得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達到最佳狀態。
2.探討研究式的教學方法
在《電工基礎》的課堂中采用探討研究式的教學方法主要是指學生在教師的誘導下,以學生獨立學習和共同討論為基礎,將教材作為探討研究的內容,選取學生周圍的環境和生活作為參照物,給學生充分發表見解想法的機會,將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學以致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與常規的教學方法大不相同,例如,在“電阻的測量”這一章節的學習中,教師的常規教學就是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教材中現有的測量方法便結束教學內容,這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是不明顯的。采用探討研究式的教學方法,重在學生探索的過程,學生根據老師逐步深入的引導,例如,老師設置為什么要測量電阻,電阻測量方法的區別在哪里,每一種測量方法的意義是什么等問題,學生帶著一系列問題進行學習探討,這樣學生的學習能力能夠得到顯著的提升。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那么學生便會在課堂中根據教師的要求,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后學生之間展開深入的討論探究,并且進行歸納總結,相信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得學生學得輕松,教師的教學效果也較為顯著。
總之,《電工基礎》對于多數學生來說是一門難度較大的專業基礎課,但要掌握扎實的技能,必須正確認識這門課。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方法的研究中,應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做到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把深刻的道理淺顯化,通過深入淺出,使學生比較容易從中悟出道理,掌握方法,激發興趣,從而達到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教學內容的目的。
(作者單位 呂梁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