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銀風

摘 要:中職旅游教學滲透城市文化,可使學生提升導游職業素養,便于將來成為一名合格的導游。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城市文化,讓學生感知城市文化的核心和旅游資源開發的現狀,探知城市文化,教育學生熱愛自己的城市,做一個博愛博雅的人。
關鍵詞:旅游教學;城市文化;現狀
中職旅游專業的學生畢業實習一般會在旅行社或旅游景點,也就是說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將來可能會成為一名專職的導游、景點景區講解員、展覽館講解員以及旅行社的門市接待等。那么,作為旅游專業教師,如何讓學生提升導游職業素養、講解更具文化內涵,使其將來成為一名合格的旅游工作者呢?如何讓學生單薄的導游詞變得豐潤起來?我覺得文化很重要,特別是一個城市的文化對學生的影響更為重要,以南京為例,我做了以下的嘗試。
一、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城市文化
什么是文化?所謂文化就是人類在進化發展的過程中漸漸掌握的可以改善人類生活的知識、能力和風俗習慣的統稱。它可以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個方面。
那么什么是城市文化呢?簡單地說就是具有所在城市特點的文化模式,是當地生活環境、生存方式和風俗習慣的總和。有人說:“文化的本質屬性就是非強制性的影響力。”也許人們常說的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也是這個道理。
如何讓學生汲取城市文化的滋養?在課堂教學中我首先做的就是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城市文化。可以讓同學們展開討論,關于南京吃的、喝的、住的、玩的、樂的,甚至是咱們南京人給外地人留下的印象也可以說一說。很多同學說到了南京悠久的歷史、南京的經濟發展水平、南京的特產、南京的旅游景點、南京的方言、南京的美食、南京的房子、南京的房價,有同學甚至還說到了南京人的外號:“南京大蘿卜”。引導學生解釋“大蘿卜”的內涵——豁達、大度、有愛心等。
二、讓學生感知城市文化的核心和旅游資源開發的現狀
南京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是一個擁有豐富歷史文化資源的城市,六朝文化,南唐文化,明文化,民國文化等,都能在南京的眾多景點中得到見證。
作為博愛之都南京,民國文化無處不在。
1.民國有形的文化
盡管南京現在已建成了一個現代化的城市,高樓鱗次櫛比,
商貿繁榮昌盛。然而民國留給這個城市的文化,至今仍是觸手可及:
當年的首都建設計劃中的眾多民國建筑,體現了傳承和容納的一個民族的風度,因而成為南京眾多建筑中最具特色的,成為近代建筑經典,至今仍使觀者為之贊嘆;
而當年只有達官貴人才能品嘗的民國大菜:“瓢兒鴿蛋”“宮燈鳳尾蝦”“祥興松鼠魚”等,如今老百姓可是在江蘇酒家和馬祥興等老飯店就可以品嘗其美味。
2.民國無形的文化
其中最重要的是結束帝制,是結束一種與世界不合拍的封建文化。開創共和,是開創一種與世界先進理念相融的現代文化。“民國文化看南京”,看民國建筑只是看文化的一種表象,而深層的是政治、經濟、科學技術里隱含著的文化規律。
作為博愛博雅的南京人,作為未來的南京導游,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了解自己城市文化的核心。教師可以列出一個讀書目錄,引導學生翻閱相關民國文化的書籍和有關民國文化的校本教材并通過播放有關南京民國文化的電影、電視、ppt等來加強學生對民國文化的理論認知。
三、探知南京城市文化
1.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把同學們分成4個組,利用周末時間分別到南京的鐘山風景區、1912街區、梅園新村街區和湖南路街區等,了解目前與南京民國文化有關的一些建筑、歷史遺存保存狀況如何?是否被一些部門使用?
2.引導學生搜集民國大菜的菜譜和典故
每個民國大菜背后都有一個和民國人物有關的故事,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搜集民國大菜的菜譜,并能說出這道菜的典故。
有兩個小組不僅抄寫了民國菜譜,還設計了封面。更有一個小組還拍了許多民國大菜的圖片做成ppt與大家分享。比如“少帥壇子肉”,實際就是紅燒肉,據說當年張學良將軍特別愛吃這道菜,同學們介紹說,張學良后來去了美國還時常想念這道菜,因此江蘇酒家就把這道菜命名為“少帥壇子肉”。同學們興趣盎然,并把這些學習內容融入對南京概況介紹的導游詞創作中,同學們的導游詞再也不是那么單薄,有了文化的支撐,有了活力。
四、教育學生熱愛南京,做一個博愛博雅的南京人,爭當青奧會的文明使者
南京是博愛之都,當年孫中山所倡導的博愛文化,意指君主用廣博的胸懷施行仁政,使百姓休養生息,社會當繁榮昌盛。孫先生借用儒家的“仁愛”,卻給以“博愛、自由、平等”的內涵,與時俱進,反映了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世界多數民眾的共同追求。如今,博愛博雅的南京人,正以嶄新的姿態迎接亞青會和青奧會的召開。作為旅游專業的學生如何爭當青奧會的使者,我在班級中開了一次“我是青奧小使者”的主題班會,如何把所學專業應用到實踐中,如何展示南京人的文化內涵,同學們展開了大討論,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 江蘇南京下關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