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霞
摘 要:江蘇省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學業水平測試已實施多年,其成績是關乎學生能否獲得高中畢業證和填報本科院校的資格,如何讓每一位學生順利通過學業水平測試,結合多年送考經驗,就迎考前的復習策略談幾點做法。
關鍵詞:研讀大綱;復習計劃;學習情況;針對輔導;操作環境
江蘇省普通高中信息技術學業水平測試已實施多年,是俗稱“小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每年的高二學業水平測試均以12月份的信息技術打響頭炮。而學業水平測試成績則是關乎學生能否獲得高中畢業證和填報本科院校的資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提高復習課的課堂效率,強化對知識點的理解、完善記憶、掌握操作技能,從而讓每一位學生順利通過學業水平測試是每一位信息教師教學實踐中永恒的一個課題。下面筆者結合多年考試情況談一談信息技術學業水平測試迎考復習策略。
一、研讀教學大綱,領會學業水平測試說明,明確復習目標,把握好教學方向
信息技術學業水平測試注重對基礎知識、基本操作技能的考查。復習課教學的整體教學目標是:通過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提高每一個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從而全面達到信息技術教學的目標要求。為此,在復習課的教學中教師應仔細研讀教學大綱,認真領會考試說明中對測試內容考查的不同層次的要求,明確復習目標,分析各模塊的知識點和要求,梳理脈絡、明確考點、突出重點,讓知識從點到面形成體系,從而進行全面系統地復習,并注重抓好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應用,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學業水平測試,幫助學生樹立順利通過學業水平測試的信心,并鼓勵學生積極進取,爭取優異的成績。
二、復習應做到計劃有序,逐步深入,提高復習效率的同時注重學生靈活應變能力的提升
復習的時間是有限的,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提高復習效率。首先,教師應根據考試要求和學生特點制訂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通過課堂上教師對各模塊知識點的梳理、分類歸納,并配合相應的練習進行鞏固以加深印象。開始復習時應做到分模塊進行復習,根據考綱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系統地回憶、梳理、總結、歸納,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要點。其次,要加強操作練習,選擇有針對性、典型性、啟發性和系統性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練習。通過練習,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感悟知識技能間的縱橫聯系。教師要不斷創設有意義的問題情境或教學活動,組織引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再把所有的知識點融合起來進行綜合模擬測試。對測試中學生反應出的難點和疑點作進一步的分析,從而幫助學生全面、準確地掌握知識點,加深對難點的理解,從而鞏固知識,提升解題的綜合處理能力和靈活應變能力。通過多年對考試的研究可以發現,許多學生缺乏靈活應變能力,只記得看過、做過的題目,對于題庫中出現的新題,就手足無措了,因此,復習時臨時抱佛腳、死記硬背對于信息技術這門學科顯然是不可取的,在復習中,一定要做到逐步深入,注重知識點間的縱橫聯系,培養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真正提升其信息素養。
三、復習中應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注重成績的反饋,并進行針對性地輔導
信息技術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硬件條件的限制,學生對計算機使用的熟練度差異較大,因此也造成了學生間個體對所授知識和技能掌握的差異,而這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為此,教師在復習中,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及學習成績的反饋,教師可將每個學生對每個模塊知識點的掌握情況記錄到電子文檔中,并從中分析學生間的差異,分析出學困生的“困”主要體現在哪些知識點上。為此,在課堂訓練中,教師可通過建立學習“互助小組”,以優帶困,用分層指導的形式對學困生進行輔導。而對于基礎較薄弱、操作非常生疏的學生,教師可進行個別化輔導,督其注重“雙基”復習并加強訓練,縮短學生之間的差距,做到考綱中每個知識點都讓學生了然于心。
四、考前應體驗測試環境,熟悉操作要求
信息技術考試是無紙化上機考試,我省的考試系統幾乎每年都會有更新,大多數學生沒有機會體驗真實的考試環境。如果考前做好“實戰演習”,讓每一位學生與考試系統做一次“親密接觸”,對考試的形式和題型有所了解,那么,實際考試時,看到熟悉的系統環境,學生就消除了不必要的緊張與不安,因此,應用模擬考試環境進行適應性訓練是非常重要的。在訓練過程中教師應讓每一位學生理清,在考試環境中如何做題、如何復查、如何更改答案等一系列問題,知道做操作題時的注意事項,比如說,做Word、Excel、FrontPage等操作題時,做完后應先保存,然后關閉其窗口,方可進行下一道的答題。有了模擬環境的體驗,進入真實環境做題時會更得心應手一些,可避免學生因為緊張出現亂了手腳、耽誤了答題時間等影響考試成績的狀況發生。因此,考前應讓學生體驗測試環境,熟悉操作要求。
(作者單位 江蘇省靖江市第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