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平


摘 要:新課程對各學科教學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論是教者、學生還是評價體系都發生了不小的變化,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現階段重視程度還很不夠。作為初中生物教師,應站在發展本學科的基點上對待生物教學,利用好現代教育技術加強本學科的教學已勢在必行,使生物教學成為真正的有效教學的典范。
關鍵詞:生物教學;多媒體輔助;合理選材;課件制作;教學效果;整合教材
在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進行生物教學時,教師應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一、不能為了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而使用多媒體手段
現代教育技術只是生物教學的輔助手段,傳統的講解不可缺少,有些實驗更不能只在屏幕上展示,該做的演示實驗,分組實驗不可缺少。動手操作、分組實驗等應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現代教學不能再是紙上談兵,在每年的生物基本技能的考核中不難發現有部分學生能說出具體的操作步驟,但讓他動手時就傻眼了,這樣的“說技能”永遠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口頭上的將軍,行動上的矮子”絕不是我們生物教學所要培養的目標。在驗證“陽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的實驗中,如果我們只是講解或者只是在多媒體上展示一下實驗的步驟而不讓學生動手,學生在短時間內是記住了該怎樣操作,但這樣的知識必然是不牢靠的,如果我們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操作一遍,他獲取的就不僅僅是這個知識點,動手時該注意什么,哪些是容易出問題的地方,有了老師的指點,這樣的知識通過他自己動手動腦,他將終身難忘。還有些對照實驗,通過比較對照,學生能很容易地掌握對照的條件,在以后設計實驗時他就能迅速找到什么是實驗組,什么是對照組,也有老師本身就對什么是實驗組、什么是對照組不太清楚,其實只需看實驗的目的,如果研究光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有光條件下的實驗就屬于實驗組,其他的就屬于對照組了,當然對照組和實驗組相比只能有一個變量。在海棠葉上遮光,遮光部分(對照組)與未遮光部分(實驗組)就形成了很好的對照,研究的是光對光合作用的影響,這樣的實驗我們不可能在多媒體上就解決得很好。
二、用好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選材
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補充題材很多,網上可以找到許多生物教學的素材,但在教學中要適量選材,不能將太多的材料簡單地堆積在一起,學生在大量的信息中昏昏然,沖淡主題結果自然不很理想。一次教研活動中,一位老師新授《傳染病》一節,所做課件中幻燈片多達65張,補充了大量的圖片以及相關的報道,而對傳染病傳播的要素、途徑、預防措施等卻一帶而過,學生一堂課聽下來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圖片,對傳染病的分類、傳播、預防等概念卻很模糊,這樣的選材沖淡了主題,教學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了。還有在防止傳染病的流行時必須掌握的要點上也是含混不清,涉及消毒時也說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三樣都能算。一節課下來,學生還是不能很好地分清哪些屬于控制傳染源、哪些屬于切斷傳播途徑、哪些屬于保護易感人群。其實在這個問題上只需抓住這樣幾點:涉及治療和隔離一定屬于控制傳染
源;涉及消毒、避免接觸、勤洗手、勤換衣這些就屬于切斷傳播途徑;涉及加強體育鍛煉、注射疫苗這些方面就屬于保護易感人群。在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時應根據教材的重點、難點選擇適當的補充材料,讓學生對所要掌握的知識加強鞏固,形成一定的基本技能,在材料預備之初應選擇盡量多的素材,即先“胖起來”,然后精選,從選擇的材料中選取出具有代表性、對知識的鞏固強化能起到重要輔助作用的素材,其余內容要舍棄,即再“瘦下去”。最后將課件整合,一節課的內容重點知識應重點突破,時間上、素材上占比較大,即努力做到“瘦而精”。這樣的課件才能對我們的教學起到很好的效果,真正做到每個選材都是有效的。
三、課件制作切忌“畫蛇添足”
一次教研課中,學生正做練習時,電腦中突然響起音樂,音樂聲很大,而且伴隨歌聲,這嚴重干擾了學生的思維。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可能覺得音樂是這節課的“亮點”,但事實卻正好相反,課后討論時所有聽課老師一致認為音樂是本節課最大的“敗筆”。音樂有時能讓人輕松,而在學生練習時是需要學生集中精力的時候,這時響起的音樂干擾了學生的思維,這樣的“足”不添也罷。還有些老師喜歡在呈現下一張幻燈片時播放一些聲音,目的是為提醒學生注意,但實際上是噪音,讓學生嚇一跳,效果自然也會下降不少。因此,巨大的爆破聲或剎車聲有時都不宜選擇。
四、復習課用好多媒體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中考復習中,由于課時少,復習的內容多,有些內容如實驗不可能再將學生帶到實驗室去重做一遍,此時使用多媒體教學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消化作用,可以通過表格讓學生回憶已經學過的內容,通過練習來促進學生對知識點再回顧,包括實驗組和對照組的知識等也都能得到加強。
表格如下:
又如,光合作用一章的復習,從葉的結構到光合作用的條件、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光合作用的應用都有大量的實驗佐證,而復習課不可能再將原來的實驗再做一遍,此時,使用多媒體播放實驗的演示(Flash),學生能重溫當初的實驗步驟,學生對過去知識能很好地回顧,這樣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復習效果也會令人滿意。
五、教材重點難點問題的正確處理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幾處難點也是教學中的重點內容,有相當多的教者不能做很好的處理,有讓學生讀書的;有讓學生自己體會的;還有些是著重于講解的,而忽略了學生的理解的,這樣做的效果自然不夠理想,其實生物教學應著重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只有在理解基礎上的記憶,才能更深刻、更牢固。如,在“血液循環”一章中血液循環的途徑,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者可借助生物教學模型,讓學生很直觀地看清楚血液在人體中是如何循環的,
輔助內容的提煉:
以上即為血液循環圖。其中,從左心室至右心房這段為體循環,而從右心室至左心房這段為肺循環。通過這樣的提煉,學生易于掌握血液循環的途徑,且血液中的氣體交換和體內動脈血和靜脈血的區分等也都能很輕松地理解。
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時我們在教學中還要用新課程理念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對親近動植物以及保護瀕臨滅絕動植物的態度)、情感態度方面對培養。相信有了上級主管部門的重視,各農村初級中學的重視、生物教師的鉆研,未來的農村初中生物教學會走上一個全新的道路。到那時,高中生物老師不再埋怨農村初中生物教學、農村初中生物老師專業化,生物專業老師教學“生物化”(許多生物專業老師在教其他學科),有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生物教師的專業水平的提升指日可待,農村初中生物教學的春天會越來越近。
(作者單位 江蘇省東臺市唐洋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