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榮華
摘 要:教師的職業是教書育人,要教書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而要育人則必須先立德。教師要有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作為一種特定的社會角色,在社會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任何社會中教師都是“社會文明的傳承載體”、“人民群眾的行為表率”、“年輕一代的人生導師”。社會的發展需要教師,文明程度的提高更依賴教師。
關鍵詞:教師道德;知識結構;教學技能
一、教師的核心專業道德
1.關愛學生。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地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教育如同農民種地一樣,每天細心觀察莊稼成長過程中的不同變化,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該除草時就要除草,該施肥時就要施肥,看著幫著扶著他們健康茁壯地成長。
2.嚴謹篤學。科學治學,嚴謹治學,不斷學習,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完善知識結構,潛心鉆研教育教學業務,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做一名學習型、研究型的新型教育工作者。
3.激情與想象。中學生的思想正是天馬星空、富于幻想的年齡階段,要想和他們融洽相處,讓他們真正能從心里和你走到一起,和你做朋友,相信你,依賴你,教師必須學會用自己對生活對工作的熱情與激情去點燃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對學習的熱愛、對周圍同學和朋友的熱愛,能夠感受到對未來的希望和憧憬,并形成健康的積極向上的個性。
4.自尊自律。教師工作的示范性特點注定了教師自始至終都是學生的榜樣,甚至教師自身個性方面的一些特點都會在學生的身上明顯地顯現出來,因此,嚴于律己,寬以待人,不僅是對自己本身的要求,更重要的是會影響學生的人生觀,或許會讓他們受益終身。
二、教師的專業知識
1.學科知識。教師在自己學科領域必須要有堅實的專業基礎,精通自己所任學科的專業知識。當然,教師的專業知識并不只是對本專業概念與原理的掌握,還包括學科方法論與發展史方面的知識。
2.一般教學法知識。主要指那些超越于教學內容之上的、課堂管理和組織的一般原則與策略。合理地、恰當地應用教學原則和教學策略,更能貼近學生實際,教學效果更明顯。
3.課程知識。從表現形式上來看,主要是教師要熟練地掌握本學科的課程計劃,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這也是作為教師工作最為基本也最為重要的內容。
4.學科教學知識。包括解釋某一特定課題的適當例子、理解的難點等知識。它是教師特有的知識領域,也是他們對自己職業的理解的特殊形式。
5.學習者及其特點知識。只有全面了解學生及其個性特點,教育的過程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出現教育盲點。
6.教育背景知識。當地的歷史背景、教育現狀、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受教育者的家庭狀況等都要進行全面了解。
三、教師的專業能力
1.準確把握學生發展水平的判斷能力。學生的發展水平是教師選擇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的基本依據之一。學生的發展不僅僅是智力的發展,它還涉及學生的思想、態度、情感和心理素質等多方面的內容。教師是否具有對學生發展水平準確判斷能力,對能否組織好課堂教學至關重要。
2.交往能力。人的存在與發展都離不開交往,能否與學生、與家長實現有效的雙向溝通、與同事愉快地合作,是取得教育成功的關鍵。
3.表達能力。表達是教師傳授知識、傳遞智慧與激發感情最基本的手段,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維與情感應當是教師最基本的能力,語言是表達的工具。因此,教師想要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就要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
4.組織管理能力。包括對班級的管理能力和課堂上的協調組織能力。現代教育教學是師生互動、學生主動參與,在這一基礎上逐步生成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傳播者,而是一個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學生參與熱情的調動者、學生學習困難的幫助者,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高超的組織能力和管理能力。
5.學習、反思與研究能力。包括自我診斷能力、自我調節能力、自我提高能力。教師的自我學習是一個過程,它是教師在自我激勵的基礎上自我評價與自我診斷,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自我調節和提高的活動。教師學習能力的高低決定了其自我提高的水平。
(作者單位 寧夏固原市原州區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