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秀金
摘 要:當今課堂教學中,為了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為了培養創新人才,多媒體教學手段已經廣泛運用于各科教學當中。小學語文教材內容豐富,語言優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適合采用多媒體手段進行教學。
關鍵詞:觀色思情;以量激情;以聲傳情
如何利用多媒體使朗讀教學收到好的效果呢?結合教學實踐,我作了一些探索。
一、觀色思情,指導朗讀
在朗讀教學中利用多媒體展示出教材中的情感色彩,使畫面與課文融為一體,使學生受到感染。如:在教《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時,我先放映小興安嶺全貌幻燈片,讓學生看到小興安嶺有著茂密的森林,連綿不斷,就像綠色的海洋。這樣一開始,小興安嶺的景色整體美“綠”就自然映入學生的眼簾,接著播放錄音,學生一看圖,就被那優美的文字所吸引,盡情地欣賞小興安嶺春夏秋冬的美景,體會到小興安嶺一年四季都是美麗的,激發了學生讀的興趣和情趣。
二、以景激情,誘發朗讀興趣
古詩雖然短小精悍,但意境深遠,音韻和諧,讀來朗朗上口,回味無窮。而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手段,則更能有效地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并熟讀成誦。如:我在教完《望廬山瀑布》后,播放了一段廬山瀑布的錄像,讓學生親眼目睹了廬山瀑布的雄偉氣勢,產生了身臨其境的感受,然后再讓學生聽配樂的課文錄音,跟著錄音練讀。這樣,學生讀起來既感情真摯,又抑揚頓挫。最后,我把學生的朗讀錄下來,再放給他們聽,讓他們跟課文錄音比一比,自己評一評。學生找到了差距,練得更歡了。而學生對這首詩的氣勢和內涵也在一遍遍的誦讀中得到了更深刻的領會。
三、以聲傳情,指導感情朗讀
有感情地朗讀,是對朗讀的一項要求,只有讓學生逐步掌握以聲音來表情達意的規律,懂得停頓、快慢、高低、語調的調節,才能更好地表現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如:在教學《南京長江大橋》一文時,我通過播放錄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大橋的全景,耳聽輪船的馬達聲、火車的呼嘯聲、汽車的喇叭聲,想象這些音樂合奏成一曲經濟騰飛的樂曲,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懷著對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可喜成就的激情去朗讀,就會讀得有聲有色,就會讀出課文所表達的情感。
契訶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便能發揮其高度有效的作用?!痹诶首x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打破了一堂課40分鐘的時空限制,古今中外,上下千年,溝通現實,引發想象,動靜互映,虛實相生,創造了一個嶄新的朗讀教學審美時空。
(作者單位 湖北省老河口市張集鎮李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