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靜
摘 要:縱觀莫言的文學作品,可以發現他的作品充滿瑰麗的想象,善用粗獷張揚的語言,敘事角度宏大,以粗糲的生命力孤傲地馳騁于文壇。莫言的作品以民間姿態和審丑的角度,形成其獨特的語言風格,使文學語言更具表現力,受到讀者和理論界的追捧。現以《紅高粱》等作品為例,對莫言的文學作品中方言的運用進行探究。
關鍵詞:紅高粱;莫言文學;方言
對于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事,筆者并不感到驚訝,莫言擅長創新文學語言,通俗、丑化的語言使作品更具張力,正好契合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提倡的以丑為美的文學審美標準。大量運用通俗的方言能夠增加語言的厚度和深度,彰顯出莫言在語言運用上的大師風范。莫言是富有本土意識的作家,所以,在他的文學作品中,方言的運用十分常見,下面就《紅高粱》等作品對方言在莫言文學中的運用進行探析。
一、文學作品中的方言
文學作品中的方言在文學作品中能夠幫助作者刻畫人物形象、抒發情感和展現本土文化,更能為當代語言學家提供研究歷代語言面貌的依據。對方言的文學功能進行強調并不會影響普通話的推廣使用,方言和普通話在文學作品中有不同的特征和優勢,文學史上的經典作品與方言也存在很大的牽連,所以,在當下,作家仍舊可以在作品中發揮方言的特性,為作品增添光彩。
文本是讀者體會作家創作的唯一介質,所以,作家在使用方言時必須將讀者能否理解或讀者對該詞語的認同程度考慮在內,所用方言要滿足大部分讀者能夠讀懂的要求,若讀者不懂該方言也要能夠通過上下文大致猜出其含義。
二、方言的文學功能
我國的方言種類繁多,方言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無可取代,幾乎每個中國人都是在方言的哺育下成長,對自己的方言的使用能夠信手拈來,從某種意義上講,普通話反而成為人們的“第二語言”。在運用普通話進行寫作時,會存在一些不知如何轉換的表達障礙,某些方言不能用普通話來表達,普通話也并不一定能表達出方言的意蘊,所以,方言在文學作品中的運用較為常見。
此外,很多作家在作品中使用方言并非無法用普通話表達出來,而是作家為了使作品更具藝術表現力、提升作品的飽滿度和藝術高度的刻意之舉。尤其是當作家要刻畫人物形象時,作品中的人物使用方言的現象尤為普遍,其效果早已得到實踐驗證。不過,某些作家個人影響力不斷增大,其作品中獨樹一幟的語言風格致使很多人將方言的運用與作家的風格等相聯系,莫言的文學作品中的方言使用極具代表性。
三、莫言文學中的方言詞語分類
第一,對于氣候時節,莫言使用“老春”來代替“晚春”,用“傍黑”代替“傍晚”等;第二,對于動植物的描述,莫言常用方言描述:蒼耳子、驢尾巴篙子、魚狗子、磨菇釘、地龍、傘扇等;第三,在描述衣著上也充斥著方言:高麗褲子、水紅緊身衣、普紅、一紅毛衣、昔紅絨褲、花格尼龍襪子等;第四,在對事物進行形容方面,莫言使用“賊”來代替“很”,用“行”來代替“準許”,用“風光”來表達“熱鬧”;第五,在人體、生理的描述方面,莫言使用過身腰、指肚、毛羽、氣嗓管子、耳巴子、眼翅毛等方言;第六,針對人物的稱謂,作品中應用過:女婿(丈夫)、二賴子、婆子、大家伙等;第七,在其他方面,莫言運用過:騙(腿上驢)、料刺里、天生、端詳(原委)、賺(要挾)、有一腿等方言。
四、莫言文學中的方言運用
1.余司令下的種子。豆官,我想你娘。豆官,我要吃你娘那兩個插棗餑餑。(《紅高粱》)
“豆官”“插棗餑餑”的使用遵守了人物的文化背景、地域特點以及性格特征,體現出中國農民式的直率、質樸和幽默。
2.沿著馬蹄上的距毛甩出去的黑色的泥土,還有,被踏斷的接骨草、牛蒂子、一三棱草、鵝不留行、婆婆丁、老鴉芋頭、苦菜花和野茄子……(《玫瑰玫瑰香氣撲鼻》)
接骨草、牛蒂子、一三棱草、鵝不留行、婆婆丁、老鴉芋頭、苦菜花和野茄子等事物具有地域特色,用普通話表達比較麻煩或根本無法用普通話表達。作家直接用方言來表達,讀者也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3.他們怔著眼看看楊六九,臉上表情都如大夢初醒。瘦長個子說:“又去馬桑鎮上打野食了吧?小心讓鎮上的男人宰了你。”(《筑路》)
“打野食”這一說法,從字面上理解,會被誤解為打獵之類的行為,但是結合語境,結合前文的敘述,讀者便可以聯想到“打野食”的意思是已婚男人在外面風流、拈花惹草的隱晦表達。
4.他們和那些偷牛的,原本就是一條道上的,偷牛賊賣了牛,他們都要抽頭。(《豐乳肥臀》)
偷牛賊在偷牛之后進行分贓,分一部分提成給包庇他們罪行的警察,這里的“抽頭”指的就是提成。根據情境,可以得出這句話說的是警察和偷牛賊相互勾結,一同坑害老百姓的可恥行為。
5.那天晚上,余占鰲噇多了幾碗酒,不覺有七分醉意。(《紅高粱》)
“噇”原本指的是人們無節制地瘋狂吃喝,但是用在這里,卻使東北漢子高大硬朗的形象躍然紙上,讓讀者感受到他們充滿野性氣質。
6.羅漢大爺逼他起來干活,他乜斜著眼說:“你算老幾?老子是真正掌拒的,女掌柜肚子里的孩子就是我的。”(《紅高粱》)
“乜斜”指的是斜著眼睛看東西,用在這里可見人物的心理的變化,即余占鰲內心很不服氣。
7.賣泥塑的老人偶爾側目看你一眼,并不十分在意,他充滿信心地吹著一個泥塑小公雞尾部的叫子,吹得咬咬響。(《快樂》)
“泥塑玩具或木制玩具中有一個部分裝置有震動器,;用嘴吹能夠致使氣流發生震動,從而產生聲音,因此得名“叫子”。
8.挑酒的士兵說:“找你們掌拒的。俺前天夏了你家兩簍酒,回去喝死了十個人,你家的酒里下了什么毒藥?”(《紅高粱》)
“夏”通常并不能單獨拿來使用,并且在這句話中被用作動詞,根據上下文可知它可以理解為購買的意思。
9.……有一天那閑漢想吃鯉魚,飄來了一盤卿魚,閑漢生了氣,把那盤噴香冒熱氣的鉚魚給倒進了圈(廁所)里了。(《貓事薈萃》)
在農村,有“豬圈”之說,“圈“通常指代牲畜的圈養地,但是若原文不標注“廁所”,讀者的理解就會產生誤區。
10.大老劉婆子拤著一根舉餅杖,挪著兩只半大腳。(《紅高粱》)
“拤”指的是雙手握緊,形象簡潔地突出人物的外形特征。
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后,名聲大噪,更受國內外文壇的關注。他所處的環境以及時代的變遷給他的語言風格帶來很大影響,使他的語言風格由最初的婉約派走向粗獷派,方言的運用在他的文學作品中尤為普遍,莫言對方言“極盡利用”,讓方言在作品中起到提升語言表現力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情感表達更加飽滿。
總之,方言在文學作品中的作用不容小覷,恰到好處地運用方言,是莫言作為語言大師的價值所在,是莫言文學的特色所在。
參考文獻:
[1]董正宇,孫葉林.民間話語資源的采擷與運用:論文學方言、方言文學以及當下“方言寫作”[J].湖南社會科學,2005(7).
[2]殷相印.莫言小說的語言探險:以莫言小說語言審丑為例[J].畢節學院學報,2013(7).
[3]李秀林.試述莫言小說的語言特點:主要以《透明的紅蘿卜》《紅高粱》為例[J].集寧師范學院學報,2012(9).
[4]楊揚.莫言研究資料:中國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叢書[J].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5).
[5]布龍非爾德.袁家弊,趙世開,甘世福譯.語言論[J].商務印書館出版,2003.
[6]張清華.莫言與新歷史主義文學思潮:以《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檀香刑》為例[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
(作者單位 廣東省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