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
摘 要:群眾文化作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我國全民文化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本文將主要針對現階段群眾文化的發展情況和如何促進群眾文化的發展進行深入探討
關鍵詞:群眾文化;公民道德;文化產業
群眾文化作為一種最喜聞樂見和被廣大群眾廣泛接受的有效文化形式,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它所產生的社會功能,對公民道德建設有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一)普及作用:群眾文化是涉及到社會所有階層、所有年齡的人的社會文化活動,這就決定了其參與的主體和活動的內容的多元性和豐富性,因此,廣大群眾通過參與到豐富的文化活動中,不僅能夠促進自身的文化娛樂活動的豐富,而且能夠帶動身邊的人也積極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這就是所謂的群眾文化的普及作用,對于全民文化的繁榮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調節作用:群眾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對于全民文化的發展起著調節作用。這種調節作用主要表現在:首先,群眾文化對群眾意識和文化價值觀起到調節作用,群眾文化活動通過將文化思想融入到具體的實踐活動中這一過程,會對群眾的意識和認知產生更為客觀、靈活的認識,從而而促進其思想的進步和發展。其次,群眾作為群眾文化建設的直接參與者,是社會活動的主要載體,積極發展群眾文化可以調動廣大群眾的參與的積極性,提高他們在參與文化建設中的熱情,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因此,應積極發揮群眾文化的調節做作用,提高群眾參與文化事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教育作用:形式多樣的道德教育和實踐活動在全國各地迅速展開,全國都在進行轟轟烈烈社會主義精神建設。進行公民的道德建設,就要從報刊、廣播、電視、等多種傳播媒介開展,動員一切力量,讓家庭、社會體驗到道德的力量,感受道德的溫度。
(四)凝聚作用:文化作為精神和價值觀念的具體體現,對于國家富強,民族復興都有著重要的凝聚作用。積極發展群眾文化,創建符合社會主義特色的中國文化,可以將全國各民族的人民、海外僑胞的精神意志集中到祖國的發展事業中去,將全部的精神和意志投入到祖國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和文化發展中去,從而促進我國各方面事業的發展。
一、群眾文化發展現狀
(一)群眾參加文化活動的積極性提高。近年來,由于國家對群眾文化工作提高了重視,不斷加大群眾文化投入,積極調動群眾參與到文化活動中來,因此,全國各地的群眾文化工作初見成效。各地文化場館和公共場所的擴建,為群眾文化的開展提供了廣闊活動空間,許多傳統的文娛節目隨著時代發展不斷創新內容和形式,豐富了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因此,各地的群眾文化發展形勢一片大好,廣大群眾參加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也逐漸調動起來,開始自發組織了一批能歌善舞的優秀人才為各區、各鄉鎮送去歌曲、小品、舞蹈等文化表演,深受城鄉群眾的歡迎。
(二)群眾文化活動方式的多樣化。新時期群眾文化發展最為突出的在于文藝匯演為主要內容,文化活動為基礎的、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征的、擁有悠久歷史傳承的文藝表演。群眾文藝表演形式多種多樣,有歌舞、小品、快板、等形式,內容也豐富多彩,主要是反映了黨和國家的政策實施、人民生活和鄉村面貌大轉變等契合人民群眾生活的題材,不僅能夠真實反映各個地區人民生活發展的真實情況,而且也能夠將祖國的優秀文化深入傳播到祖國的各個地區,從而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群眾文化活動傳播黨和國家的政策、方針的目的,因此,群眾文化的發展形勢一片大好,受到廣泛的歡迎。此外,為了滿足廣大群眾日常文化生活需求,各地文化站還組織開展了各類文藝競賽、業余歌手大賽、棋類、球類比賽、中小學生藝術作品大賽等精彩比賽,并為居民們配備了圖書館、文化館、棋牌室和多處休閑健身場所。
(三)文化產業日益興盛。文化產業是21世紀新興的朝陽產業,它的發展與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密切關系。近十年來,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群眾文化也實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在此背景下,以文化為基礎的相關產業也得到了發展的良機。部分地區的文化產業起步早,有極大的發展優勢,經過努力探索文化產業發展的多種形式,一部分實力較強的文化企業,經過十數年的經營,逐步擴充文化發展的內容和形勢,已經占據了一部分發展市場,并形成了一條條固定的產業鏈,促進了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文化產業的發展市場是促進群眾文化繁榮的重要措施,也是豐富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載體。
二、加強群眾文化建設與管理的重要措施
(一)加強對文化建設的投入。各將文化工作列入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要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將其納入政府財政的總規劃,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委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有關方面分工負責的文化領導體制和投資體制,給予文化工作切實到位的組織保障和經費保障。加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要以無償滿足并不斷豐富和提升文化為旨向,以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目標,以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優先安排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項目,切實加大投入,逐步改變文化活動場地、設備、器材和現代傳媒、網絡等硬件設施嚴重不足的狀況。
(二)優化服務,提高文化活動質量。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對象、參與者都是居民群眾,而廣大居民群眾的文化愛好又千差萬別,要滿足不同層次群眾的文化生活需求,就得開展多門類、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改變原有工作模式,實現角色轉變,要堅持以個性凸顯以替代傳統的群體活動,轉變為群眾依靠自身設施開展活動為主。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以小型多樣為主。此外,要注重調研,及時總結交流群眾文化活動經驗和研究成果,掌握活動發展動態,適時有效地對分散活動進行科學的指導,引導分散活動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三)重視群眾文化隊伍建設。要以無償滿足并不斷豐富和提升群眾文化為旨向,以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目標,積極鼓勵民辦社會文化團體、民辦文化類非企業單位和文化經營戶的發展。群眾文化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優秀人才隊伍的建設,要加強工作人員素質,培養文化骨干,使文化隊伍中有各類人才。要經過精心培育,使社區和村都有專業文化隊伍,做到有需要時拉得出去,表演時功底過硬、叫得響,日常在群眾中有吸引力、感召力,引領群眾文化活動健康發展。此外,切實加大投入,逐步改變文化活動場地、設備、器材和現代傳媒、網絡等硬件設施嚴重不足的狀況。
三、小結
綜上所述,群眾文化的發展對于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和綜合實力的提升有極大的促進作用,現階段,要加強對群眾文化的建設和管理,就要從文化投入、服務質量和群眾文化工作隊伍這三方面著手,不斷深化群眾文化發展的物質基礎和人才建設,進而促進群眾文化的大發展和大繁榮。
參考文獻:
[1]胡守勇.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和文化價值淺析[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50(4).
[2]金永良.試論新形勢下如何開展群眾文化工作[J].科技資訊,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