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麗華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越來越迅速,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與此同時,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新時期農民工的生活工作也與舊時期完全不同,近幾年來,我國政府將對新時期農民工的職業培訓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政策,雖然如此,但是我國新時期農民工的職業培訓還是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就新時期我國農民工的職業培訓存在得問題進行了簡要分析,并且對此相應的提出了解決對策,希望對我國農民工的職業培訓能夠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時期;我國農民工;職業培訓;思考
新時期我國農民工職業培訓存在有很多問題,我們應該正確面對這些問題,積極云尋找原因,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去解決問題,加強我國新時期農民工的職業培訓。
一、新時期我國農民工職業培訓存在的問題
(一)政府引導支持的工作不到位。相對于新時期農民工來說,政府支持引導培訓的力度是遠遠不夠的。新時期農民工與舊時期的農民工有很大的區別,他們在生活中,娛樂中都有很大的變化改善,而政府還是用以前的培訓機制來管理新時期農民工的職業培訓,沒有對這些管理機制進行改進完善。并且,政府對職業培訓的宣傳力度也是遠遠不夠的,之前政府都是通過電視廣播等大眾化的傳播方式來宣傳農民工的相關職業培訓,但是如今的農民工都是在經濟飛速發展的新時期下,他們的生活非常豐富多彩,qq、微信、MSN等都是他們生活的必須部分,所以,相對于這些來說,政府的宣傳工作就顯得非常單一,根本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再者就是政府對新時期農民工的培訓補貼過少,農民工培訓需要的費用不算太低,但是政府迄今為止只能補貼給他們很小的一部分,這根本無法解決他們培訓的經濟問題。
(二)機構的培訓程序落后。新時期農民工大量涌現之后,培訓機構并沒有對其的培訓流程進行優化,他們的培訓流程相對落后。首先,培訓機構沒我建立強大的師資力量,機構有很多老師是不能夠勝任對農民工的職業培訓的工作的,培訓機構鑒于對培訓成本的考慮,沒有花費高資來聘請有能力的老師來進行培訓,培訓老師沒有足夠的實踐經驗,不能教給農民工實質性的東西,而且由于工資過低,機構留不住有資歷的年輕老師,導致機構的師資力量非常薄弱。其次,培訓機構的培訓方式太過落后單一,沒有相對應的實踐培訓機會,培訓導師只是一味的用滿堂灌的方式,將所有的理論知識一股腦的全部都灌給農民工,至于他們能接受理解多少,就不關導師的事了。
(三)企業參訓的積極性不高。其實,企業沒有太高的參訓的積極性,我們也可以理解。首先,新時期農民工由于生活的社會環境導致其個性鮮明,很難將其左右。一旦出現矛盾,農民工就極有可能辭職不干,這樣,企業對他們的培訓就都白費了,所以企業不愿意花錢來把新時期農民工送出去培訓,有這份閑錢,他們更愿意用其來培訓工期穩定,技術熟練的老職工,這樣比較更劃算一點。其次,企業認為新時期的農民工只需要完成一定量的工作量就可以了,即是說,他們只要有一定的工作技術就可以了,花錢送他們去培訓是完全沒必要的,再者,將農民工送去培訓肯定會影響企業的工作進程,企業覺得聘請農民工來就是為了工作的,如若他們的工作時間都去培訓了,那肯定會落下工作進程的。
二、加強新時期我國農民工職業培訓的措施
(一)政府加大對農民工職業培訓的支持力度。對于新時期的農民工職業培訓,政府應該加強對其的支持力度。首先,政府應該根據新時期農民工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出臺一些適合農民工培訓的制度,對農民培訓有效的制度,適應農民工發展的制度。其次,對于新時期農民工現在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政府應該相應的拓寬農民工職業培訓的信息通道,建立相應的信息平臺,讓他們能夠在這一網絡平臺上及時知道關于職業培訓的最新消息。再者,政府應該對農民工的職業培訓進行有力的資金投入,讓農民工能夠輕而易舉的就接受到有效的培訓。
(二)培訓機構優化其培訓流程。培訓機構作為新時期農民工職業培訓的主要載體,有一個完善高效的培訓流程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想加強新時期農民工的職業培訓,培訓機構就必須加強優化他們的培訓流暢。首先,培訓機構應該建立強大的師資力量,提高薪資留住有能力、有資歷的培訓老師,并且高薪聘請有資歷的老師,除此之外,培訓機構還應該送有能力的老師外出學習,與其他有聲望的培訓機構進行溝通交流,借鑒他人的成功之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能力,通過這些,培訓機構都可以建立一個雄厚的師資力量。其次,培訓機構應該將培訓多元化,將理論培訓和實踐培訓有機的結合起來,老師不能只是滿堂灌的將理論知識傳授給農民工,這樣農民工只掌握理論知識,沒有實踐能力,還是不能夠達到職業培訓應有的效果。老師應該講解理論知識的同時,結合一些實踐實驗,實戰模仿,讓農民工在培訓中既能夠得到理論知識,又能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再者,培訓機構應該切實根據市場以及農民工的真實需求,設立一些市場和農民工真正需要的培訓專業,要及時了解市場上的熱門專業,也就是培訓需求量大,而工薪又高的專業進行培訓,真正做到為新時期農民工服務的培訓。
(三)企業提高其參訓的積極性。企業必須要改變自己對于參訓的態度,一個企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過硬的技術含量,企業不能將新時期當做是一批容易流動的臨時農民工,而要將他們都當做是非常有潛力,有發展前景的技術人員,要對他們大膽的投資,只有改變了這種觀點,企業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發展后備力量。其次,企業應該定期開展一些農民工與領導的座談會、交流會等活動,讓農民工能夠大膽的提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能夠大膽的提出自己對企業的建議和意見,最重要的企業對于農民工提出的問題要及時有效的去解決,讓農民工能夠體會到企業的溫暖,從而讓增進企業與農民工之間的的感情,降低員工的跳槽率。除此之外,企業應該為農民工積極爭取政府優惠政策,讓農民工能夠享受優惠政策從而更容易的接受培訓。
三、結束語
總之,我們要正視我國農民工的職業培訓存在的問題,為了加強農民工職業培訓,政府應該加強對農民工職業培訓的支持引導力度,同時培訓機構應該積極優化完善自己的職業培訓流程,最重要的是企業要改變自己對于參訓的態度觀點,積極讓農民工參加職業培訓。我們應該共同努力,加強新時期我國農民工的職業培訓。
參考文獻:
[1]關于農民工職業培訓問題的幾點思考;河南農業;2010(18);
[2]關于農民工職業培訓研究的評述;職教論壇;2009(16);
[3]我國農民工職業培訓的政策支持和實施效能;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