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蓮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現代企業管理之中存在的問題:動態程度差,不能與外界做相適應;利益驅動核算成本失真比較嚴重;成本核算不能夠實現全面性核算;企業成本核算之中統計體系不規范;然后歸納性闡述了成本核算控制的途徑:做好相關的原始記錄的準備;實施一定的定額管理;規范成本核算的統計技術體系;完善成本費用控制制度。
關鍵詞:成本管理;成本核算
企業的成本管理對企業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企業為了能夠過得更好的經濟效益,一定要充分認識到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在企業成本管理之中需要更好地做好企業的成本的核算,建立企業成本管理戰略,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企業的成本。成本管理的主要實施者是企業,實施成本管理的主要動力來源于企業內部經營與管理的需要, 目前我國企業有些對于企業的成本核算重視程度已經達到一定程度,但是對于我國成本管理之中的成本核算并沒有應該的重視。往往在成本管理之中僅僅限于國家相關的頒布財務法規,而沒有側重于對企業的成本核算的控制。本文主要從成本管理的角度出發,探討在企業成本管理之中的成本核算。
一、現代企業管理之中存在的問題
(一)動態程度差,不能與外界做相適應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發展,企業的經濟利益出現透明化的傾向,企業單純依靠奪取市場份額來提升企業的效益,已經不能夠為企業的成長助力。目前,影響著企業成本的主要外部經濟環境表現在兩個層面:一是我國的企業的產品銷售市場在國際上市場的奠定與擴張;二是以現代信息化系統為基礎的電子技術特征的變革。兩者相互的促進以及發展使得企業能夠在現代生產的企業生活之中扮演著比較影響深遠而重大的角色。我國目前成本管理之中大多比較篇目暗的重視以及強調生產的成本控制,但是不能夠適應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的變化以及企業競爭對手的變化。
(二)利益驅動核算成本失真比較嚴重
企業的發展大多以利益驅動而不斷長久發展,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便主要以利益的導向為主。企業領導之中子啊利益導向為主的情況下,容易出現為了凸顯個人業績在成本費用的劃分、計提折舊、成本差異的調整、盤虧、大修以及存貨的盤盈、壞賬損失和待攤或計提等方面,出現了該提的不提,該攤的不攤,人為地調整成本等現象。成本核算比較混亂,并且容易出現一定程度上的混亂。后任的管理者為了達到成本核算的相應的利益目標,必定會產生不斷偽造成本管理數據并且粉飾財務報表的情況。
(三)成本核算不能夠實現全面性核算
企業之中產量越高,單位產品的成本便會比較低,在整體銷售量不變的情況下,企業的利潤便會相應的有所提升。這種單純的認知使得企業在進行成本管理之中的成本核算之中片面通過提升產品的量而提升短期的利潤,使得企業的庫存成本不斷提升。使得企業的成本核算只注意到了生產成本的核算,而沒有進行相應的整個供應過程與銷售過程的成本核算管理。企業在產品的具體核算之中,單純地注重財務成本的核算,缺乏管理成本的核算;注重生產成本的核算,但是卻忽略了整個產品設計之中的成本以及銷售相關的核算。
(四)企業成本核算之中統計體系不規范
在企業的成本核算之中進行相關的統計占到了企業成本核算很大的一部分,企業成本的核算離不開成本核算的統計體系的有效支持。企業成本核算人員在工作中,具體的統計沒有一定的標準,并且企業相關數目的統計單純按照統計人員的主觀而定,不利于企業的經濟效益的正確反映。企業成本核算工作中,統計學技術分析應用能夠充分體現企業內在管理、生產的需要,從而正確真實以及合理的反映企業的相關的經濟活動。
二、企業成本核算的控制的提升途徑
(一)做好相關的原始記錄的準備
在企業成本核算之中,企業對于經濟活動的原始記錄的確定以及登記的過程應該主要包含著以下四個方面的內容:(1)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之中的與勞動消耗相關的物化勞動原始記錄;(2)反映與活勞動相關的具體的原始記錄;(3)記錄在企業的整個經濟活動之中支出與收入相關的各種費用的原始記錄;(4)其他原始記錄。企業在實際的經營生產過程之中,必然主要以與員工相關的發生的原始記錄進行統計以及分析,并且是核心的依據,這個方面屬于企業進行經營效率衡量的主要標準。在具體并且實際的原始記錄統計的過程之中,是直接按照嚴格的依據與規定,進行相關數據的書面載體的全方位定位于分析。所以在企業成本的核算之中做好企業成本核算的原始記錄管理與確認是核算工作完善的關鍵所在,是成本費用編制科學的核心依據。
(二)實施一定的定額管理
定額是指在一定生產技術組織條件下對企業工作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合理分配的衡量標準。企業的核算成本定額管理是企業成本核算的關鍵點之一,并且是做好企業生產的前提依據。在企業成本核算管理之中,科學而現今的進行相關的定額管理要求,對企業的日常核算工作消耗定額進行及時的處理以及確保銷售定額能夠滿足企業作業相關的具體條件的要求。企業成本核算之中,需要掌握合理并且適當的工作效率隊產品進行預測、核算與考核。在實際的成本核算之中,消耗定額主要包括:產量定額;材料;燃料;動力;工時定額;工具等消耗的定額。當企業編制成本計劃時,需要根據企業的計劃期限進行企業消耗水平的的定額限制;當企業為實現預期利潤而控制成本時,是根據企業實現預期利潤必須達到的消耗水平作為衡量的尺度;當定額作為分配實際成本標準時,是以能體現現行消耗水平的定額為依據來衡量的。在核算的定額確定之后,為了保證定額的科學性以及先進性需要根據企業生產與發展和技術進行,甚至企業內部的勞動率的提高進行不斷完善以及修改提升。
(三)規范成本核算的統計技術體系
在企業成本核算過程中統計學技術分析的有效應用能夠促進核算精確度的不斷提升,需要從主要三個層面進行規范以及確立。成本核算統計技術體系的設計需要從會計學知識和統計學知識的相互應用、成本核算和統計分析復合型人才的有效培養、成本核算和統計信息的有效共享與互補三個方面進行提升。
1、在企業的成本核算之中,相關人員需要注重會計學知識以及統計學知識與企業成本核算的結合。會計學知識和統計學知識的相互應用是企業成本核算中統計學技術分析應用的基礎和前提。
2、成本核算的科學以及合理運算需要真實可靠的信息進行支撐,成本核算和統計信息有效互補以及平臺共享是促進企業成本核算中統計學技術分析應用的關鍵環節。企業成本核算工作人員在成本核算的實際工作中努力提升成本核算以及相關的統計的共享與何不,是成本核算的初步信息收集與數據分析效果提升的重要關鍵點。
3、企業的成本核算之中需要注重規范成本核算的體系以及建立于統計技術體系相關的指標體系。在這一過程中企業成本核算工作人員應當意識到企業成本核算和統計學技術分析中存在著較多共同的部分, 即“共同語言”。
(四)完善成本費用控制制度
1、首先要做好年度和季度成本管理計劃。成本計劃應編制成彈性計劃、滾動計劃、單獨應變計劃和降低成本的措施計劃。企業的成本核算以及控制的體制是根據企業的自身業績完成與外部環境變化而制定的。企業成本核算體系的建立是以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為終極目標的,從而平衡企業產、供、銷、資金,從而實現企業自身經營與外部發展環境協調發展,從而規范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
2、開展企業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工作。企業成本分析及其考核需要根據企業所生產的產品的具體規模與質量限定標準。同時與企業的技術、設計、流程及組織結構相結合。對這兩方面的衡量以及分析,使得為企業的決策系統的制定與完善能夠形成量化的分析以及形成企業決策系統的制定和完善。在成本分析和考核的時間分配上,需要依據具體而定,需要根據定期與不定期的相關的預設方案,通過其反應的數據實時的調整企業成本管理和控制方案, 挖掘企業降低成本、科學核算的潛力,總結降低成本的經驗,推動企業向社會提供質優價廉的產品,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張鵬宏.基于精細管理與精益生產下對企業成本核算及控制工作的研究[J].財經界,2014,(3):119,139.
[2]孫立道.企業成本核算與管理中的現實問題及完善對策[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2):77-78.DOI:10.3969/j.issn.1673-0046.2011.02.042.
[3]楊曉芳.小議企業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加強措施[J].經濟視野,2014,(6):180-180,182.
[4]楊金光.企業成本核算理念在獨立學院的應用研究[J].江蘇科技信息,2013,(23):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