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靜儀 韓坤 劉西印
摘 要:本文敘述了我國現有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課程體系的建構的原則,并且針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現狀,提出了以“校企合作”為核心,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的課程體系構建方式,并對構建各流程作了簡要的的論述。
關鍵詞:校企;高職課程;研究
我國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自上個世紀末登上歷史舞臺并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為了更好的實現培養目標,為國家培養更多的高職人才,構建合理的高職課程體系已成為普遍關注的核心問題。本文在分析國內外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課程現狀存在問題基礎上,提出了以“校企合作”為核心,以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的課程體系構建方式的高等職業技術課程體系模式。
一、課程體系構建原則
總的來說,“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是以培養工作在第一線需要的,實踐技能強,并具有較高職業素養的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的;因此,課程體系的整體目標應該是以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實踐應用能力為主線;專業課講授應注重實用性,師資隊伍建設應注重“雙師型”,同時充分發揮企業在人才培養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具體的說,整個課程體系由公共通修課程與專業課兩大類組成。其中,專業課又分為專業理論課、專業技能訓練課、專業課程設計實踐課。
公共通修課程主要用來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文化素質,培養學生的基礎能力,并為專業課提供必要的數理,外國語方面的基礎。與本科教育不同的是,高職的公共通修課程盡管也要開設數學,物理,外語,計算機等基礎課程,但應以“必需,夠用”為前提,淡化推導,強化應用。
專業理論課的構建原則主要以培養行業通用能力為基礎,將行業標準與技能要求融入到教學中,形成融合式的專業理論課程的教學方案。
專業技能訓練課程主要針對本專業所對應的實際崗位,通過集中學生進行短期訓練,培養工作崗位需要的專業技能,同時將專業理論課知識融入到技能訓練中,實現“理論+實踐”的完整課程體系。
專業課程設計課程主要通過多樣化的課程形式 ,通過3-5周的訓練,利用專業技能的橫向拓展與縱向拓展相結合的方法,創制一個虛擬的企業化空間,滿足針對企業的“訂單培養”需求。
二、教學內容篩選的原則
對于教學內容的篩選,首先依據教育學原理,即選擇的課程要有利于辦學目標,并如實反映當前社會的需求;其次選擇的課程要有利于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課程與學習的內容條件一致,滿足學生興趣發展的要求。根據以上的要求,在教學內容的篩選上,需要尊序如下原則。
1)社會價值取向的原則 課程資源的選擇要有利于實現辦學的理想,反映社會的發展需要和進步方向。即所選課程不但能夠充實學生的頭腦,還要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與時俱進的原則 信息時代,知識的更新率比以往任何時期都要快,職業技術院校課程資源的選擇時要走在時代的前頭。
在“校企合作”綜合能力本位的課程體系構建實踐中,通過對社會需求和高職生自身實際情況的研究分析, 并結合我國高職院校實訓條件, 構建公共通修課程板塊、專業理論課程板塊、技能訓練課程板塊、專業課程設計模塊的課程體系,并在構建課程體系的同時啟動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 確保課程體系的合理性、適時性和可調整性。
參考文獻:
[1]盧金昊.高職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的探討[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30(2):86
[2]肖福玲.高等職業教育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與改革路徑[J].池州學院學報2009,23(5):148
[3]李懷珍.高職教育課程體系改革芻議[J].教育與職業,2010(21):126
秦皇島市科技局課題“高等職業技術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研究”(課題編號201101A434)
省教育廳課題 基于“任務”的圖形圖像制作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課題編號SZ141096)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教研課題 校企合作的信息技術類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編號201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