剡亞明 張曉瓊
摘 要:MT公司是典型的煤炭資源開采型企業,面對近年來煤炭市場持續低迷,煤炭價格大幅跳水,利潤直線下降,可持續發展壓力愈來愈大的情況下,如何利用自身優勢,揚長避短,走出跨越發展之路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從分析當前MT公司非煤產業發展現狀入手,就如何實現非煤產業快速再發展提出了簡要的看法與探討。
關鍵詞:非煤產業再發展原則對策
近年來,隨著人們節能環保意識的增強和MT公司煤炭資源短缺問題的日益凸顯,后備資源儲量不足已成了制約MT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瓶頸”,非煤產業的多元化發展和結構的深度轉型已經成為MT公司可持續發展的必然之路。
一、MT公司非煤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作為國有大型煤炭企業, MT公司按照轉型跨越發展戰略的要求,大力發展非煤產業。
目前,已形成煤電、煤化工、礦材加工、礦機修造、建筑安裝、科研設計、鐵路運輸、種植養殖、水泥制造等多種非煤產業起頭并舉良好局面。截止2013年年底,非煤產業實現總產值16億元,占MT公司總產值的20%。儼然成為MT公司在當前煤炭市場整體下滑、競爭效應加劇,成本費用剛性上漲等困難情況下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在非煤產業取得長足進步的同時,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非煤產業對主業依附度高。無論是礦機修造、礦材加工,還是建筑安裝、水泥制造,其產值的很大一部分均來自主業,外銷份額占其整體銷售收入分量不足,自主生存能力不強;二是非煤產業盈利能力差。現有的9家非煤生產單位,虧損4家,盈利5家。盈利的5家單位其盈利水平普遍偏低。大多凈利潤率不足營業收入的千分之二;三是非煤產業經營規模普遍偏小,產品競爭力低。除煤制甲醇公司以外,其余幾家單位經營規模普遍偏小,絕大多數產品不具低成本優勢,難以與強大的競爭對手抗衡,難以承受市場變化所導致的風險。以水泥公司為例,其年產量22.5萬噸,僅為周邊海螺水泥一家年產440萬噸的5.1%;四是非煤產業產品技術含量普遍偏低,附加值不高。非煤產業許多單位建立的初衷是為本礦區服務,這就造成了非煤產品依附礦區內部市場的傳統產品居多,大多技術含量低,可替代性強,競爭力差,高附加值產品少;五是非煤產業職工思想觀念轉變滯后,市場意識淡薄。由于前些年,以“安置輪”為主導思想的非煤產業創辦模式,導致非煤產業承擔了本應由政府和社會承擔的大量責任和義務,從業人員普遍市場意識淡薄。
二、加快MT公司非煤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的原則
加快MT公司非煤產業深度轉型要把握好幾個原則,即:要堅持統籌規劃,全面發展的原則。將煤與非煤看成有機整體,協調發展;要堅持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原則,對現有的二級單位以及其產品進行結構優化,發展骨干企業和拳頭產品,形成規模經濟;要堅持以內涵式發展為主的原則,充分利用現有多種經營生產能力,通過技術改造,降本增效等途徑,走內涵式擴大再生產的道路;要堅持科技興企的原則,引進技術、設備、科研成果,努力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要堅持人員開發原則,樹立非煤產業人才開發意識,理順非煤產業人才開發渠道,搞好人才開發工作。
三、加快MT公司非煤產業深度轉型升級的對策
做好非煤產業的深度轉型,首先要實施管理體制改革,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一是要建立起與主業生產經營行為并行的非煤產業決策系統,將人、才、物等各項權利集中在非煤產業體制內,加強控制與監督;二是要按照市場要求,重新構架非煤產業結構,重點培育骨干非煤企業和附加值高的拳頭產品,提高非煤單位的盈利能力;三是要著力推進投資體制和投資方式的改革。建立項目責任終身追究制、項目收益與發起人收入掛鉤制以及項目陽光運行制等管理機制。
其次,要以發展規模經濟,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目標,進行戰略重組。著力解決二級單位規模小,產品技術含量低、收益差的問題。堅持“退進結合”的原則,對產品同質化、相關化較大的二級單位,以資產為紐帶,通過資產重組、兼并等方式,實現集中經營,專業操作;對規模小,盈利能力弱,場點分散的二級單位,實行社會資金租賃經營,由承租者自負盈虧;對技術含量高,長遠發展看好的二級單位,要以“科技進步”為中心環節,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密切與大中專院校建立聯系,推行人才引進和培養計劃,通過研究開發、技術引進、設備引進等方式,全面提高企業現有技術水平;對市場前景不好,長期虧損的二級單位,要解散、關停、出售,實現不良資產的變現。
再次,要強化非煤單位的內部管控機制,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一是要圍繞夯實基礎管理這一主線,加強二級單位內部各環節的控制能力,建立企業內部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二是要以提高產品質量為重點,全面推行質量管理,重視質量責任制落實,確保從工藝、原材料、產成品到售后服務的生產經營全過程處于受控狀態;三是從財務管理入手,規范財務運行機制。繼續推行財務統一管理制度,發揮結算中心在資金監督、使用、投資回報、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最后,要做好非煤產業人員結構調整,理順人才開發渠道。一是要減少煤炭專業人員數量,增加經濟管理類專業和其它相關專業人員數量;二是要調整崗位結構,增加一線人員數量,減少服務人員數量;三是要理順內外部人才培養和發現機制,按照“專業對口、崗位練兵”的原則,為企業培訓后續發展力量。
四、總結
解決MT公司非煤產業再發展面臨的問題,只有在了解國家相關政策和行業環境的基礎上,通過縱向、橫向對比,弄清自身優勢,努力做到定位準確,決策科學,揚長避短,才能更快地實現突破自我,走出創新再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徐文華.煤炭企業發展非煤產業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煤炭科技2004,(1)
[2]范曉宏.煤炭企業發展非煤產業的對策經營管理者,2013,(13)
[3]孫漢友.地煤公司發展非煤產業的思考商情,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