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冰
治理漏洞不可因噎廢食——“奪命快遞”引發的思考
文/一冰
2013年11月,山東濰坊捷順通快遞有限公司(圓通加盟公司)在卸載和投遞由武漢發往濰坊的快件時,發生化學品泄漏致人員傷亡事件,其中收件人山東東營廣饒縣大王鎮的居民劉興亮在收到其妻網購的一雙鞋子幾小時后出現嘔吐、腹痛等癥狀,因搶救無效死亡。這一事件引起軒然大波,快遞公司瞬間成為眾矢之的。國家郵政局隨后發出緊急通知,決定自即日起,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一次落實收寄驗視制度專項整治活動。
這起“奪命快遞”的出現,引發了人們對快遞行業的安全拷問。
“快遞業發展得過快了?!北本┦邢M者權益保護法學會常務副會長邱寶昌認為,快遞市場發展過于迅猛,同質競爭激烈,由此引發了一系列問題。同時,快遞行業準入門檻不高,魚龍混雜,對行業的整體發展也構成了不良影響。
“政府部門應當以法律法規推動快遞行業的自律和他律?!彼ㄗh,在相關法律中應對權責進行進一步明確,只有提高違法成本和經營門檻,才能倒逼快遞企業加強自身的流程管理和人員素質培訓,確保服務的效率和安全。
而對于國家郵政局的整改,快遞企業的反應如何呢?某快遞企業負責人表示,讓單兵作戰的收攬員去把每一件快遞物品都進行驗視不太現實?!捌綍r件少的時候可以做到驗視,趕上高峰期,根本看不過來。”“目前國內對郵件的追查制度已經比較完善,出了事能追查到攬件的快遞員,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他們形成了約束。”該負責人說。
部分快遞員也吐露,快遞公司對快遞員實行的是計件工資,干得多才能賺到錢,在這樣的工作制度下,很難做到對每件快遞品都認真檢查,而且仔細檢查難免會使發件人不高興。
快遞企業的苦衷,很多有網購經歷的人都會感同身受。換個角度考慮,其實從這些年快遞行業的發展來看,個別公司的操作失誤,并不能代表這個行業管理混亂——要知道快遞公司也不想出事,出了人命,不僅要賠一筆巨款,可能還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這種事誰都擔待不起。
國家郵政局要求快遞公司嚴格執行驗視制度,拋開在實際操作中的難度不論,單就制度本身來說,依然是套用國有郵政企業的一貫做法——想必很多人都對以前到郵局寄包裹時被工作人員拆開翻遍的作法深有感觸,這一過程既費事費時又是一種對客戶不信任感的表露。
因此,在這個電商和網購發達的時代,還想沿用過去的驗視制度,注定很難得到真正執行。一個大型電商企業,每天發出包裹都要上萬計,如果都要求快遞公司派人來驗視一遍才能裝箱封口,不僅企業不可能做到,快遞公司也不可能有這么多人手。
當然,對于快遞行業出現的問題,存在的一些安全漏洞,不是不問不管,關鍵在于監管不能與現實脫節,盲目而為。
目前快遞業確實存在一些問題,對此我們應該拿出更務實,更符合快遞業運作規律的辦法。比如,政府可以規定,快遞企業必須配備相關的安檢設備,利用科技手段篩選問題郵件;也可以建立區別化執行的驗視制度,只對部分寄送件進行驗視,如只對不正??旒?,包括觸覺不正常、重量不均勻,以及此前被查出發過危險品客戶進行驗視等等;再有,快遞業是否考慮建立行業統一的不良客戶信息庫,把那些有過不良記錄的客戶列入黑名單,重點管理。
眼下,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快遞成了我們很多市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保障快遞物品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與使用過程中的便捷,顯然承載了很大的民意期待。
快遞業的確需要“安全”,但安全絕不是因噎廢食,制定政策要切合實際,否則只帶來一番折騰,折騰過后,一切又照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