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 巴西國家農藥工業協會自1993年就開始倡導并組織對農藥包裝物的管理。2001年,非營利性的國家空容器處理研究所(inpEV)成立。它聯合了巴西99%的生產廠家、經銷商和種植戶共同致力于該國農藥包裝物的回收處理,并向他們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巴西的農藥包裝物回收是立法強制執行的,法律規定農藥種植者必須將包裝物清洗干凈后送到接收站;農藥經銷商負責檢查核對種植者的移交憑證和購買發票,并負責建設、管理接收站;生產廠家協同經銷商、政府共同對農藥消費者進行技能培訓,所出產農藥標簽必須注明空容器的處理方法,并提供回收站的空容器轉運、回收等處理服務。所回收材料再造后被廣泛應用于建筑、衛生、汽車等行業。
【加拿大】 加拿大農藥生產企業提供的農藥絕大部分使用10升塑料瓶灌裝,并按每個包裝袋0.54加元(1元加元約合6.4元人民幣)向國家繳納回收處置費。加拿大作物保護協會領導的農藥工業協會制定了該國農藥容器回收的Steward-shipfirst項目,聯邦政府和省政府對項目進行資金補貼。該項目在加拿大設置了1250個收集站,種植者將空農藥容器清洗干凈后上交,塑料瓶由處理商集中后切碎處理,粒狀塑料用于制造高速路欄桿或能量利用。聯邦政府要求農藥標簽標明空容器是可回收的,必須送至收集站。目前,加拿大農藥生產企業自行回收了將近70%流入市場的農藥容器,每年投入大約400萬加元。
【比利時】 比利時是世界上農藥包裝物回收比例最高的國家,2004年回收率達到92%。該國集中在每年的9-11月噴藥期過后由Phytofar-Recover公司承包負責全國范圍內農藥包裝物的回收,并對回收物按金屬罐、紙、紙板等類型分類收集。注冊收集時將回收的包裝物分成危險、非危險兩大類垃圾,并監督相應的授權公司將回收材料循環利用或焚燒進行能量回收。
【德國】 德國作物保護協會于1996年成立了專業處置農藥容器的非官方機構——PAMIRA,在全國從事廢棄農藥容器的回收工作,要求使用者將空瓶清洗干凈后返回回收中心,清洗徹底的方可免費回收,如不合格則要求重新清洗或付費回收。PAMIRA公司將收回品壓碎,運輸到相關機構,用水泥窯處理或將塑料轉化為乙醇,2005年德國的農藥包裝物回收率為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