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記者 汪洋 通訊員 汪建沃
3月12日,中國農藥工業協會在山東青島成功召開了2014年全國農藥工業協會秘書長聯席會議。來自全國各省、市農藥工業協會會長、秘書長共28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會上,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秘書長李鐘華報告了2013年我國農藥行業運營情況,農藥行業的發展出現了可喜變化。她特別指出,在當前農藥行業發展的上升階段,我們必須要做好企業環保和社會責任關懷工作,提升行業整體發展水平。
據介紹,2013年我國農藥行業運營情況主要體現在:
首先,產品結構調整初見成效,行業重心向除草劑和殺菌劑轉移。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3年 1—12月份,全國 335家規模以上農藥原藥企業產量達到319萬噸,雖然同比只是小幅增長1.6%,但殺菌劑和除草劑產量有較大幅度增長,69家生產企業累計殺菌劑產量為20.3萬噸,同比大幅增長33.8%,占農藥總產量的6.4%,除草劑產量達到180萬噸,同比增加8.6%,占農藥總產量的56.4%。殺蟲劑產量為61.3萬噸,同比下降9.0%,占農藥總產量的19.2%。行業重心向除草劑和殺菌劑轉移的趨勢表現明顯。
其次,國際市場需求旺盛,農藥出口強勢增長。根據國家海關總署統計,2013年1—12月份,我國農藥累計進出口貿易總額44.37億美元,同比增長28.5%,貿易順差為30.5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34.7%。我國共進口農藥7.6萬噸,同比增長10.6%,進口金額達到6.9億美元,同比增加16.8%。其中殺蟲劑進口量為1萬噸,同比增加17.9%,進口金額為1.5億美元,增幅達到15.3%;殺菌劑進口量為2.7萬噸,增幅為12.1%,進口金額為2.9億美元,同比增加11.5%;除草劑進口量2.4萬噸,同比減少4.1%,進口金額1.7億美元,同比增長19.2%。殺菌劑在進口產品中所占比例最大。我國共出口農藥109.5萬噸,同比增長22.1%,農藥出口量首次超過100萬噸。出口金額達到37.5億美元,增幅高達31%。其中除草劑出口量和金額仍保持大幅增長,出口量75.6萬噸,同比增長26.3%,出口額23.7億美元,同比增長42.0%;殺蟲劑出口量為22.5萬噸,同比增加16.9%,出口金額達到9.1億美元,同比增加17.7%;殺菌劑出口量為7.2萬噸,出口金額為3.7億美元,同比增長11.1%。與2012年相比,農藥出口量和出口金額的增幅均出現大幅上升。出口金額的增長超過了數量的增長,說明我國農藥出口結構繼續進一步合理化,附加值高的制劑產品出口繼續增加。
第三,農藥行業投資平穩增長,利潤大幅度提升。農藥行業投資繼續向新產品、次新產品的開發和建設傾斜;環保設施投入、自動化設備投入不斷加大。據統計,2013年1—12月份,農藥行業實際完成投資增幅達到15.6%,其中化學農藥完成投資增幅高達27.3%,占行業完成總投資的65.5%。全國農藥行業834家規模以上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812.6億元,同比增長19.1%;利潤總額達到229.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30.8%,再創歷史新高。行業平均銷售利潤率達到8.2%。
李鐘華在分析農藥行業發展面臨并急需解決的三大主要問題為:第一,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熱門產品產能過剩仍未得到有效遏制,特別是比較新的品種,一哄而上的現象依然存在,如嘧菌酯登記企業超過40家,噻蟲嗪登記企業超過20家,造成產能嚴重過剩,市場競爭劇烈,利潤空間被極大壓縮,造成資金、資源和能源的浪費。第二,環保問題依然是制約行業發展的一大門檻。農藥生產過程,農藥生產廢棄物的處理一直是困擾企業的難題,草甘膦/雙甘膦環保核查在行業中投入一個重磅炸彈,讓環保問題再次呈現在行業的聚光燈下,應該進一步引起企業對環保問題的重視。第三,調整產品結構必須突出重點。從出口品類來看,殺菌劑仍是我國農藥行業的薄弱環節,殺菌劑的出口量只占到農藥總出口量的6.6%,出口金額占比不足10%,遠低于全球農藥市場殺菌劑26%左右的份額,是我國農藥行業需要突破的環節。
此外,據各地方協會反映,農藥企業入園難進一步加劇,農藥行業作為我國糧食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必不可少的重要行業,我國農藥行業的發展應該引起國家和各地的高度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