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熊
國家鼓勵土地流轉,集約化經營,近兩年來,農村土地流轉速度明顯加快。然而看到越來越多的報道稱,不少的經商者本來想從農業集約化經營大賺一筆,結果卻是損失了一筆。
農業生產雖然較工業行業落后,但是他的技術含量非常高,并且農業生產周期長,需要的各方面技術比較復雜。農業集約化經營效益絕對不是種植一畝地掙多少錢乘以耕作面積那么簡單的計算。
很長時間以前,與一個朋友一起探討,規模化經營到底多大面積可以實現規模效益,多大規模就效益遞減呢?查閱相關資料,并沒有明確的答案。有面積很大的農場可能不掙錢,也有面積不大的農場效益還不錯。這和種植的品種,田間管理水平等都有很大關系。
至于多大面積體現規模效益,這要看地的土地價格、當地人員工資,以及各種農業生產資料投入和農產品產出情況。有些土地可能價格很高,不管種什么,不可能通過農產品實現盈利,那就說明該區域只能適合商業開發了。關于多大面積是上限,應該考慮在農時內,利用現有機械和人員可以控制的最大范圍,例如兩個人管理1萬畝土地,播種期內不能及時下種,就很難實現規模效益了。
有了對土地集約經營面積的評估,接下來就要考慮農資產品的購買。如何購買合格的、價格合理的農業生產資料,需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或者有真正專業團隊支撐。然后是田間管理,對農民的統一要求、統一培訓,否則大家操作標準不一樣,可能產出就不是最佳產量,產品品質也難保證。在整個種植期內,還要面臨從決定種植什么品種到收獲時市場波動的風險。因此在工業方面預測很準的老板,能否在農產品價格走勢拿捏準是一個考驗。
農業規模化經營,引入現代化管理手段是個趨勢,但是要循序漸進,不能靠紅頭文件貿然投入。目前市場上為農業規?;洜I還需要有相關的配套設施,否則農業規?;赡苓€會讓一部分傷心而去。目前我們針對原有的農戶耕作模式下農業圈趨于成熟,面對未來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公司農場等規?;洜I的農業模式農業圈要發生相應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