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資》評論員 張濤
為了保證春耕期間化肥的穩定供應,把脈農資市場形勢,近日氮肥協會、磷肥協會、農資流通協會三大行業協會緊鑼密鼓地陸續召開了春季市場分析會。行業“三會”的集中召開,為春耕市場聚攏起陣陣暖意,但也折射出當前農資市場形勢的復雜性和嚴峻性。
在這三場會議上,各個協會都給出了詳盡的數據,推斷出今春的化肥市場將以穩為主,盡管相關農業政策導向和市場需求都表現出向好的一面;盡管行業協會為了提振市場信心給企業打氣加油,但是在巨大的產能壓力面前,肥價上漲乏力,個別品種甚至直線下滑,跌到了成本線以下,以往在企業看來的盈利黃金期卻變成了一場煎熬。
戲劇性的是,在氮肥協會召開的分析會上,臺上的專家一致認為今春市場價格穩定,結果當天的尿素價格就跌了不少。于是一些企業代表站出來振臂高呼:咱們大家咬咬牙,廠商聯手,共渡難關。“廠商合作”的呼聲無疑點中了行業發展的關鍵穴位,相比專家們的“穩定論”顯得更加務實。有農資人認為:大局之下,無論是生產還是流通誰不咬牙堅持,誰堅持不下去誰就倒下。問題的關鍵是:到底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實現工商聯手,這一直是行業思考的一道命題。
俗話說,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沒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廠商合作”永遠只是一句空話。作為企業,逐利這一天生的使命便是工商聯合的契機,而風險共擔則成為相互分解壓力的途徑,追求共贏和風險共擔才能使工商緊緊連在一起。相比氮肥,磷肥在廠商合作的道路上走得比較早,而且比較成功。甕福集團聯手黑龍江慶豐關注黑土地種田大戶的崛起,開磷集團與北大荒共同服務土地集約化下的農場,云天化落地吉林成立吉林云天化成為新戰略基地。前不久,甕福集團又聯手吉林隆源,利用成熟的渠道強強聯手,這些高瞻遠矚的戰略與務實合作的態度,使得南方資源和北方市場實現零距離對接。
戰略上的主動出擊讓我們看到了國內磷肥企業的風范。而在基層市場,流通商這樣對比氮和磷:行情不好的時候,實力大的磷肥企業主動承擔風險,哪怕經銷商少賺一些,也不至于賠錢。但是氮肥卻是一竿子買賣,沒有哪家企業去承擔什么責任,賺就賺了,賠也沒有辦法,磷肥企業顯得更加厚道。一位磷肥企業老總這樣感慨:“相對于出口,國內的渠道是最穩定的市場,行業發展需要我們將目光放長遠,而不是計較眼前的利益。”
有人提出:氮肥與磷肥在產業布局上存在差異,磷肥企業主要集中在資源地,遠離市場,需要企業主動出擊。而氮肥屬于就近銷售,基本是短線效益,主打價格戰。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從近些年的布局來看,以資源為優勢的氮肥企業正在崛起,特別是今年上半年的新增產能全部來自西北地區,布局上的轉移正在拉遠產地與市場之間的距離,氮肥的營銷思維也將隨之改變。特別是產能過剩的市場經濟下,之前的賣方市場已經逐漸過渡為買方市場,在渠道為王的今天,之前向生產企業要資源的日子正在遠去。
磷肥企業已經成為榜樣,氮肥企業是否可以借鑒?當下,“博弈”二字顯得有些狹隘和不合時宜,有史以來工商都是推動行業前行的主體,兩種力量本是同根。在當下的大環境下,只有工商聯手創新突圍,才是農資產業面向未來的發展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