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立松,周芹
(阜寧縣溝墩醫院檢驗科,江蘇阜寧224433)
5535例白帶常規檢查結果分析
陳立松,周芹
(阜寧縣溝墩醫院檢驗科,江蘇阜寧224433)
目的通過白帶常規檢驗結果分析,了解本地區婦女陰道微生態狀況。方法對2012年9至10月來我院進行“兩癌”篩查的5535例婦女進行白帶常規檢驗。結果5535例標本中,清潔度Ⅰ-Ⅱ度占總數的75.70%,Ⅲ-Ⅳ度占總數的24.30%。檢出滴蟲483例,占8.73%;念珠菌305例,占5.51%;細菌性陰道病(BV)199例,占3.60%;念珠菌合并滴蟲感染13例,占0.23%;念珠菌合并BV感染24例,占0.43%。結論婦科陰道炎癥由多種病原菌感染引起,在切實做好宣教工作的同時應定期進行婦科體檢,對病患早診斷早治療。
白帶常規;健康體檢;陰道炎
陰道炎為婦女的常見病、多發病。正常情況下,陰道內大量乳酸桿菌存在,抑制其它致病菌的生長,在陰道內形成正常的微生態平衡。當陰道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壞時,病原體就會導致陰道炎的發生。白帶常規檢查是診斷婦科陰道炎最常用的檢驗方法,也是預防和治療婦科疾病必不可少的依據。為了解本地區婦女微生態狀況,我們對2012年9月至10月來我院做“兩癌”(宮頸癌、乳腺癌)篩查的5535例婦女白帶常規檢查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現總結如下。
1.1 標本來源2012年9月至10月來我院參加“兩癌”篩查的農村婦女,年齡25~55歲,平均47.3歲,由婦科醫生用兩支無菌棉拭子取陰道深部或陰道后穹窿白帶,立即送檢。受檢者應避開月經期,樣本采集前24h禁止性交、盆浴、陰道灌洗或局部上藥等。
1.2 儀器與試劑雙目顯微鏡,pH試紙,10%KOH。
1.3 檢測方法用生理鹽水涂片,顯微鏡下觀察清潔度,查找霉菌、滴蟲和線索細胞,找到線索細胞的標本,再取另一支棉拭子測定pH值并做胺試驗。操作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1]進行。
1.4 標準清潔度的劃分分為Ⅳ度(見表1),Ⅰ-Ⅱ度為正常,Ⅲ-Ⅳ度為不清潔。濕片鏡檢:觀察到折光性強、形似倒置梨形、大小為白細胞2~3倍且有鞭毛的蟲體可報滴蟲陽性;見到卵圓形孢子或與出芽細胞相連接的假菌絲,可報念珠菌陽性;高倍鏡下見到陰道鱗狀上皮細胞邊緣呈鋸齒狀,細胞趨向溶解或已溶解,核模糊不清,表面覆蓋有大量加德納菌和其他短小菌,使上皮細胞表面毛糙,有斑點和大量細小顆粒,可報找到線索細胞;陰道分泌物中加入1~2滴10%的氫氧化鉀溶液,聞及爛魚樣腥臭味為胺試驗陽性;找到線索細胞,再加上白帶性狀(稀薄均勻)、pH值(大于4.5)和胺試驗(陽性)中任意兩項,即可診斷細菌性陰道病[2]。

表1 陰道清潔度判斷標準
2.1 檢出率在5535例標本中,有1024例檢出常見病原體,占總數的18.50%,見表2。

表2 5535例標本常見病原體檢測結果
從表2可以看出,本地受檢人員的婦科感染以單一病原體為主,滴蟲483例(8.73%),霉菌305例(5.51%),細菌性陰道病(BV)199例(3.60%),合并感染較少,霉菌合并滴蟲13例(0.23%),霉菌合并BV24例(0.43%)。
2.2 不同清潔度時病原體感染情況見表3。

表3 不同清潔度時各病原體感染情況[n(%)]
5535份白帶標本中清潔度Ⅰ-Ⅱ度為4190例,占總數的75.7%,Ⅲ-Ⅳ度為1345例,占總數的24.3%。病原體感染主要發生在清潔度為Ⅲ-Ⅳ的白帶中(826/1024),并以滴蟲感染最多(448/826)。
婦女生殖道感染是影響婦女健康的常見病,發病率高,但由于癥狀、體征不明顯,容易引起患者忽視并導致相關婦科疾病的發生[3]。白帶是女性生殖系統分泌的液體,主要由陰道黏膜、宮頸腺體、前庭大腺及子宮內膜的分泌物混合而成,它能反映女性陰道清潔度及病原體感染情況。白帶常規檢查是婦女病普查的重要環節之一,可用于婦科陰道炎的早期診斷及治療。
檢查結果顯示,本地區受檢婦女以滴蟲感染率最高,為8.73%,霉菌5.51%,細菌性陰道病3.60%,與國內一些學者的報道有差異[4]。
陰道毛滴蟲為厭氧性寄生蟲,對外界環境有較強的抵抗能力,感染者大多無臨床癥狀,毒力強的蟲株可引起明顯的泌尿生殖道疾患,如陰道炎、尿道炎、早產或不孕等,滴蟲感染與宮頸癌發病有關。此次篩查本地的滴蟲感染率居首位,本人認為可能與以下幾個因素相關:(1)地域,滴蟲呈世界性分布,各地感染率不同,一般為5%~20%。(2)對象不同,此次為參加健康體檢的農村婦女,平均47.3歲,由于年齡相對偏大,個人的衛生習慣欠良好。(3)本次普查時間為9月-10月期間,氣溫較高,滴蟲檢出率不受溫度影響。念珠菌是一種條件致病菌,正常女性陰道中也可檢出,當陰道菌群失調或機體抵抗力降低時易引起念珠菌性陰道炎。近年來由于廣譜抗生素、免疫抑制劑等藥物的應用,真菌感染呈上升趨勢。細菌性陰道病(BV)是生育期婦女常見的陰道感染性疾病,它是由于致病性厭氧菌和加德納桿菌生長過盛、兼性乳酸桿菌生長受抑制[5]而引起的陰道分泌物增多、白帶有魚腥臭味及外陰瘙癢灼熱的綜合征,該病與多種婦產科疾病相關,嚴重危害婦女的身心健康,應早檢查、早治療。
陰道清潔度與卵巢功能、病原體侵襲等因素有關。陰道有炎癥時,病原菌或寄生蟲消耗了上皮細胞的糖原,阻礙了陰道乳酸桿菌酵解作用,pH值升高,陰道乳酸桿菌逐步減少或消失,導致致病菌大量繁殖,使清潔度變差[6]。本實驗結果也證明了這點,特別是滴蟲性陰道炎時,清潔度明顯變差。表3還顯示,清潔度Ⅰ-Ⅱ度時也有病原菌檢出,但檢出率明顯低于Ⅲ-Ⅳ度,提示不僅清潔度異常時要注意查找病原體,在清潔度正常時也要注意查找病原體,以免漏檢。
白帶常規檢查方法簡便,其及時準確的檢測結果對疾病的預防和診治十分重要。同時應加強對女性宣傳教育,普及生殖健康知識,提高她們對公共衛生及個人衛生的認知度,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和健康體檢,切實提高婦女的生活質量。
[1]葉應嫵,王毓三,申子瑜.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M].第3版.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324.
[2]熊立凡.臨床檢驗基礎[M].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8.
[3]許愛霞,余躍華,吉麗.1335例婦女體檢陰道分泌物檢驗結果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6):621-622.
[4]陳靜波,李小玲,崔清潭.5407例陰道分泌物常規檢查結果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4):403-404.
[5]董瑤佳,郭卉.九江地區陰道分泌物檢測結果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1,29(4):431-432.
[6]彭駿,蘇大林,杭國琴,等.2049例白帶常規檢查結果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2,09(16):2047-2048.
R446.19
A
1674-1129(2014)04-0478-03
10.3969/j.issn.1674-1129.2014.04.047
2014-03-24;
201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