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凱,袁光勇,鄧文
(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西景德鎮333000)
·檢驗與臨床·
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
胡凱,袁光勇,鄧文
(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西景德鎮333000)
目的探討血清降鈣素原(PCT)檢測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用熒光免疫定量測定法對臨床322例感染性疾病患者進行血清PCT檢測,并比較其在細菌與病毒感染中的差異。結果所有患者中PCT值<0.5ng/ml 143例(44.4%);血清PCT在細菌感染組中的陽性率(86.8%)高于病毒感染組(5.93%),二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PCT對細菌感染的靈敏度為86.8%,特異度為93.6%,陽性預測值為95.5%,陰性預測值為81.8%,診斷符合率為89.4%。結論血清PCT可用于病毒與細菌感染間鑒別診斷,亦是細菌性感染的較靈敏、特異指標。并且動態監測血清PCT對疾病感染的嚴重程度、預后判斷及指導臨床用藥具有重大意義。
血清降鈣素原;感染性疾病;細菌感染;病毒感染
DOI∶10.3969/j.issn.1674-1129.2014.06.046
感染性疾病是醫院常見的疾病之一,感染性疾病中以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最為常見。由于全身炎癥反應的復雜性,至今尚無理想的診斷、分層、預后工具和效果顯著的治療方案。臨床上傳統所使用的炎性指標如白細胞計數、C反應蛋白、血沉等特異性及靈敏度均不高[1],而病因學診斷尚需一定的時間和設備。在明確病因學診斷之前臨床上常盲目地使用抗生素,從而造成了抗生素的濫用和細菌耐藥率的提高,同時也使患者的經濟負擔加重。故尋求一種快速、可靠的實驗室診斷方法來診斷和鑒別診斷細菌與病毒感染,以及準確評價感染性疾病的進程,指導臨床用藥顯得尤為重要。有研究表明,降鈣素原(PCT)在評估細菌感染程度和抗菌素療效優于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2]。PCT是一種無激素活性的糖蛋白,其檢測簡便快捷,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新型感染標志物,其在臨床中的作用已日益得到關注[3]。為此本實驗進行了血清PCT的研究,以探討其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1.1 研究對象選擇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景德鎮市第二人民醫院住院治療的各種感染性疾病患者322例,其中男性208例,女性114例,年齡16~85歲,平均(45±14)歲。根據孫明、王蔚文主編2010年出版的《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明確診斷為感染性疾病[4]。排除診斷明確的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腦血管意外等非感染因素的患者。
1.2 檢測方法患者入院后清晨采集空腹靜脈血,離心后取血清,采用南京基蛋公司生產的Getein1100熒光免疫定量分析儀以及配套試劑檢測血清中的PCT。嚴格按照說明書操作。分為<0.5 ng/ml、0.5ng/ml≤PCT<2ng/ml、2ng/ml≤PCT<10 ng/ml及≥10ng/ml 4個等級,<0.5ng/ml為正常值,PCT≥0.5ng/ml為陽性閾值。
1.3 分析方法將所有患者按細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分為兩組,對兩組患者血清PCT檢測分布結果進行統計分析及比較,組間差異采用χ2檢驗,并計算出該實驗對細菌感染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診斷符合率。
2.1 322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PCT檢測結果分布所有患者中血清PCT值<0.5ng/ml 143例(44.4%),0.5 ng/ml≤PCT<2 ng/ml 126例(39.1%),2 ng/ml≤PCT<10 ng/ml 38例(11.8%),≥10.0ng/ml 15例(4.7%)。詳見表1。
2.2 病毒和細菌感染組血清PCT分布及陽性情況比較結果PCT對細菌感染組的診斷陽性率(86.8%)明顯高于病毒感染組(6.4%)。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細菌感染組患者有13.2%為PCT檢測陰性,基本都為輕型或局部感染。見表2。
2.3 血清PCT值對細菌感染診斷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診斷符合率見表3。
血清PCT是一種由116個氨基酸組成的糖蛋白、分子量大約為13kD的無激素活性的降鈣素(CT)前體物質。在生理情況下,PCT是由甲狀腺C細胞產生,但是其含量極少,大約為2.5pg/ml,而在嚴重感染合并有全身性炎癥反應時,PCT則由甲狀腺以外的組織合成及分泌,故血清PCT水平會明顯上升。當感染被控制后,血清PCT水平便會下降,健康人的血清PCT濃度<0.1ng/ml,但在感染3h后PCT水平即可增高,6~12h后達到頂峰,48h內保持在較高水平,半衰期大約為20~24h,2~3d后恢復正常[5]。1993年ASSICOT等在實驗室中發現血清PCT含量與微生物、病毒、細菌等感染程度有關,嚴重細菌感染者血清PCT含量比無感染者升高非常顯著。血清PCT作為細菌感染的血清學指標,對細菌感染性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意義,可早期檢測細菌感染性疾病,并且感染控制后PCT水平迅速下降,可用于快速評估疾病的嚴重程度,判斷預后[6]。

表1 322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PCT檢測結果(例)

表2 病毒與細菌感染組血清PCT比較(例)

表3 血清PCT值對細菌感染診斷的評價指標結果(%)
臨床上常根據PCT濃度結合病情指導抗生素治療[7]。0.5ng/ml被認為是檢測感染性疾病診斷的血清PCT分界值。當血清PCT<0.5ng/ml時,多為局部的或輕微的細菌感染,一般可不考慮使用抗生素,或僅選用口服抗生素藥物。當血清PCT>0.5ng/ml時,以細菌感染及個別病毒感染為多見,應根據臨床情況選用抗生素。當血清PCT>10ng/ml時,患者常常存在嚴重細菌感染、敗血癥等,必須選用相對高級且敏感的抗菌藥物,大多還需聯合用藥。因此每日監測PCT作為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可使抗生素治療的療程縮短,從而減少了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使耐藥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降低。
試驗結果顯示,117例病毒感染者血清PCT均與正常水平相仿,細菌感染組PCT陽性率明顯高于病毒感染組(P<0.01)。本試驗中PCT對細菌感染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診斷符合率等均達到一定水平,與文獻報道一致[8,9]。此外,PCT在血清中的水平還可以反映細菌感染的嚴重程度[3]。據表1提示,在143例PCT<0.5ng/ml的患者中絕大多數為病毒感染者,在局部細菌感染時PCT不升高或僅輕度升高,而中重度以上細菌感染的171例患者血清PCT值均≥0.5ng/ml呈不同程度升高。文獻資料提示[10],當全身嚴重細菌感染,特別是感染性休克或膿毒血癥時PCT在血清中的濃度顯著升高(可超過100ng/ml)。血清PCT濃度越高,病情越重,持續嚴重升高者常提示炎癥處于上升期,病情惡化甚或預后不良。反之,PCT水平下降,則表明感染得以有效控制病情好轉。本文所選資料亦證明了這一點,在≥10.0ng/ml的患者中有4例重癥敗血癥或感染性休克病人,經搶救無效后均死亡,而其他大多數患者經抗生素及其他相應治療后病情好轉,PCT水平隨之下降。可見動態觀測PCT值有助于臨床估計病情及判斷預后。
綜上所述,PCT是一個新型感染性標志物,用熒光免疫定量法檢測PCT簡便、快捷,具有較高的靈敏性和特異性可用于病毒與細菌感染間鑒別診斷,亦是細菌性感染的較靈敏、特異指標。而且PCT在體內和體外都非常穩定,可作為一項常規檢測細菌感染的輔助和鑒別診斷理想指標。同時動態監測血清PCT對疾病感染的嚴重程度、預后判斷及指導臨床用藥具有重大意義。因此PCT檢測在感染性疾病中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1]喬氏巖,周晶珠,王巖.血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在全身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意義[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9,5(11)∶33.
[2]蔡莉勵,陳玉,鄭劍鋒,等.降鈣素原在上呼吸道感染診治中的應用[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6)∶546-547.
[3]郭衛紅,宋宏先,安艷芳.血清降鈣素原的測定及在臨床中的應用[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0,7(02)∶16-18.
[4]孫明,王蔚文.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1-623.
[5]謝惠英.膿毒癥實驗室診斷的若干進展[J].檢驗醫學,2010,5(6)∶491-493.
[6]陳平,劉健,李海珠,等.PCT與hs-CRP在新生兒炎癥性疾病中的比較[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6)∶601-603.
[7]譚智毅.降鈣素原檢測的臨床應用[J].實用醫技雜志,2009,16(10)∶795-796.
[8]Assicot M,Gendrel D,Carsin H,et al.High serum procalcitonin concentr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epsis and infection[J].Lancet,2009,341 (8844)∶515-518.
[9]吳丹霞,姚筱.血清降鈣素原在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的應用[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1,10(1)∶33-35.
[10]孫立峰.降鈣素原監測在危重患者細菌性感染中的臨床應用[J].中外醫療,2008,11(2)∶1215.
R446.62
A
1674-1129(2014)06-0762-03
2014-07-29;
2014-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