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新備
(通州區第三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蘇南通226311)
脂肪肝與血脂水平的Logistic回歸分析
陸新備
(通州區第三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蘇南通226311)
目的探討脂肪肝發生與血脂水平的關系,為防治脂肪肝提供依據。方法選擇通州區第三人民醫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3例脂肪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以同期在醫院進行健康檢查的62例正常體檢者作為對照組。采用日立706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血脂檢測。結果(1)脂肪肝組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2)脂肪肝組血脂異常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3)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TG、TC、LDL-C是脂肪肝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結論血脂異常與脂肪肝的發生密切相關,其對于輔助脂肪肝確診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
脂肪肝;血脂;相關性分析
脂肪肝是一種由多因素所致肝內脂肪堆積的病理現象,有研究表明血脂水平與脂肪肝的發生有一定的關聯[1,2]。本文重點分析脂肪肝患者與非脂肪肝患者的血脂水平,旨在探討血脂水平與脂肪肝發生的相關性。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通州區第三人民醫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3例脂肪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南京會議對脂肪肝的診斷標準[3],且臨床資料完整,并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其中男性45例,女性18例;年齡25~73歲,平均(42.5±6.3)歲;病程1~5年,平均(2.3±1.1)年。選擇同期在醫院進行健康檢查的62例正常體檢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43例,女性19例;年齡23~75歲,平均(42.6±5.9)歲。兩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受檢者在受檢前3d需保持正常的飲食習慣,前1d晚餐后不飲酒、不再進食,在空腹12 h后清晨抽取靜脈血2ml[4],采用日立706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血脂檢測。檢測項目包括TC、TG、LDL-C、HDL-C等,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血脂水平、血脂異常發生率,并分析脂肪肝的發生與血脂水平的相關性。血脂異常的判斷標準參考2007年我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有關標準[5,6],符合以下任一標準即為血脂異常:TG≥2.26 mmol/L,TC≥5.20mmol/L,LDL-C≥4.14 mmol/L,HDL-C≤ 1.04 mmol/L。
1.3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統計分析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成組設計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四格表χ2檢驗;發病危險因素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脂肪肝組與對照組血脂生化檢測結果比較脂肪肝組血清TC、TG、LDL-C顯著高于對照組,血清HDL-C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脂肪肝組與對照組血脂生化檢測結果對比mmol/L)

表1 脂肪肝組與對照組血脂生化檢測結果對比mmol/L)
組別例數TGTCLDL-CHDL-C脂肪肝組對照組統計值t P值63 62 // 3.12±0.53 1.23±0.62 9.287 0.007 4.99±1.13 2.21±0.78 9.886 0.003 5.26±1.43 2.11±1.15 8.963 0.017 1.07±0.54 2.76±0.93 10.525 0.001
2.2 脂肪肝組與對照組血脂異常發生率比較脂肪肝組與對照組分別有58例、6例患者血脂異常,血脂異常發生率分別為92.06%、12.90%,脂肪肝組血脂異常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982,P=0.0001)。
2.3 脂肪肝發生與血脂水平的Logistic回歸分析TG、TC、LDL-C是脂肪肝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該病目前正嚴重威脅著國人的健康,成為了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認為隱蔽性肝硬化的常見原因[7]。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現象,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輕度脂肪肝多無臨床癥狀,僅有疲乏感,而多數脂肪肝患者身體偏胖,多于體檢時偶然發現。中、重度脂肪肝則有類似慢性肝炎的表現,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惡心、嘔吐、肝區或右上腹隱痛等現象,嚴重者病情極為兇猛[8]。一般而言,脂肪肝屬可逆性疾病,早期診斷并及時治療常可恢復正常,但往往由于肝內脂肪沉積過多時,可使肝被膜膨脹、肝韌帶牽拉,引起右上腹劇烈疼痛或壓痛、發熱、白細胞計數增多,因而該病常被誤診為急腹癥而作剖腹手術。研究表明科學、有效的診斷是提高本病治愈率的關鍵[9]。

表2 脂肪肝發生與血脂水平的Logistic回歸分析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脂肪肝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嚴重影響著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脂肪肝的診斷尚無特異性,傳統上常采用肝穿刺活檢進行確診,但該法的創傷性較大,使患者不易接受。隨著超聲診斷儀器的廣泛使用,脂肪肝的診斷準確率大大提高。有臨床數據顯示[10],大多脂肪肝患者都伴有高脂血癥的發生,本組資料中,脂肪肝組與對照組血脂異常發生率分別為92.06%、12.90%,且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證實了高血脂與脂肪肝的發生密切相關。一般情況下,由于肝臟合成分泌的膽汁酸能促進脂類乳化,因而脂肪肝患者因肝臟合成分泌的膽汁減少,從而使得血脂的分解代謝失調,進而血液中的脂類積聚過多則會引起血脂的升高。
本研究對血脂水平與脂肪肝發生的相關性進行了研究探討。由本研究結果得知,TC、TG、LDL-C以及HDL-C的水平與脂肪肝的發生密切相關,其中,前三者與脂肪肝的發生呈正相關,隨著其濃度的上升,脂肪肝的發病率也隨之升高,尤其以TC和LDL-C的相關性最強。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TC、TG、LDL-C是脂肪肝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其影響大小順序依次為TG>TC>LDL-C。有報道[11]表明TG及TC增高是脂肪肝發生的危險因素,與本組資料研究結果相似,脂肪肝患者高TG及TC的發生與脂肪肝發生的病理改變相符,脂肪肝患者肝內可見TG沉積。而HDL-C水平則與脂肪肝的發生呈負相關,隨著其濃度的上升,脂肪肝的發病率反而下降。血脂異常與脂肪肝的發生密切相關,其對于輔助脂肪肝診斷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袁招紅,李寧,王曉云.酒精所致精神障礙肝功能及脂肪肝結果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2,30(6):632-633.
[2]Hanley AJ,Williams K,Festa A,et al.Liver marker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etabolic syndrome:the insulin resistance atherosclerosis study[J].Diabetes,2005,54(11):3140-3147.
[3]朱健.脂肪肝患者血脂、血糖和肝功酶學指標變化的檢測[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0,18(6):793.
[4]Lopez-Suarez A,Guerrero JM,Elvira-Gonza1ez J,et al.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aisease is associated with blood pressure in hypertensive and nonhypertensive individuals from the general population with normal levels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1,23(11):1011-1017.
[5]李自順.廈門地區脂肪肝患者血脂、轉氨酶的檢測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學,2009,27(6):637-638.
[6]王克宇.體重指數與血脂異常、高血糖和脂肪肝的相關性分析[J].醫學臨床研究,2011,28(5):968-969.
[7]樸香淑,任香順.超聲診斷脂肪肝與血脂、血糖、肝功能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分析[J].吉林醫學,2011,32(19):3919-3920.
[8]駱圣娟.B超診斷脂肪肝嚴重程度和血脂增高的關系[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9):1435-1436.
[9]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sbetes-2010[J].Diabetes Care,2010,33(1):S11-S61.
[10]陳靜.B超診斷脂肪肝與血液生化檢查對照分析[J].吉林醫學, 2010,31(15):2262.
[11]孫華明.老年脂肪肝的血脂和血液流變學特征分析[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3,22(9):941-942.
R446.11+2,R575.5
A
1674-1129(2014)05-0565-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4.05.028
2014-05-14;
2014-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