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飛,劉旭,叢曉靜,李穎
球面瓦開裂分析及解決方案
Analysis and Solution for Spherical Bush
李明飛,劉旭,叢曉靜,李穎
球面瓦作為托輪軸承組中重要的組成部件之一,起著冷卻襯瓦、承載回轉窯整體和減震的作用。
通常球面瓦的失效表現為在使用過程中開裂,導致冷卻循環水滲出,襯瓦的潤滑油和水混合,引起襯瓦溫度的迅速上升,致使襯瓦燒瓦。
球面瓦的失效形式大多為貫穿性裂紋,失效部位均在冷卻水槽邊緣的正上方,見圖1。
解剖切割失效的球面瓦,發現冷卻水道已發生明顯的偏移,這說明在鑄造成型時,砂芯的固定出現了問題,鐵液在充型過程中,其沖力和浮力導致砂芯擺動偏離,見圖2。
針對上述問題,首先采用AN?SYS軟件對球面瓦水槽不同壁厚及其相對應的應力進行分析;其次,對優化后的球面瓦鑄造工藝流程進行跟蹤分析;最后,對球面瓦的結構進行優化,保證使用可靠性和使用壽命。

圖1 球面瓦失效的宏觀形貌

圖2 球面瓦內部冷卻水道的宏觀形貌

圖3 球面瓦壁厚為28mm時的應力分析

圖4 球面瓦壁厚為40mm時的應力分析

圖5 球面瓦壁厚為50mm時的應力分析

圖6 球面瓦壁厚為50mm時的應力分析
分析的球面瓦凹槽壁厚分別為:
(1)28mm,鑄造砂芯偏離后的壁厚;
(2)40mm,目前的設計壁厚;
(3)50mm,優化后的壁厚;
(4)50mm,南京院的球面瓦凹槽壁厚。
在計算時,施加等壓強的力,即隨規格的變大受力增加,保證單位面積受力相同。計算結果如下:
1.128 mm壁厚的球面瓦

圖7 球面瓦整體木模及造型后的型腔內壁

圖8 定型及清砂用鋼筋和纏繞在上面用的通氣環形鋼環

圖9 冷卻水道的造型

圖10 冷卻水道砂型的擺放和相關尺寸的測量
通過圖3可以清晰地看出,應力最大值在17~20.4MPa之間,應力集中位置在冷卻水道左右兩側及上方。1.240mm壁厚的球面瓦
通過圖4可以清晰地看出,隨著壁厚的增加,應力值也隨之減少,應力最大值在11.9~14.9MPa之間,比壁厚為28mm的減少5MPa,應力集中位置沒有發生變化,依舊在冷卻水道周邊。
1.3 優化后50mm壁厚的球面瓦
通過圖5可以清晰地看出,隨著壁厚的增加,應力值隨之降低,應力最大值在7.7~10.2MPa之間,應力集中位置保持不變。
1.4 南京院50mm壁厚的球面瓦
通過分析(見圖6),應力最大值在8.62~10.2MPa之間,應力集中除了在冷卻水道周邊外,還在球面直角處有明顯的應力集中現象。
上述計算結果表明:
(1)隨著凹槽壁厚的增加,應力最大值逐漸變小;
(2)應力集中位置基本保持不變,在冷卻水道周邊;(3)同壁厚的球面瓦(50mm),南京院的應力值略高于優化后的,但南京院球面瓦的應力集中位置除了在冷卻水道周邊,還有一處應力集中明顯的位置,即球面直角處。
以內徑?690mm、外球S? 1060mm、寬770mm且水槽內壁優化為50mm規格的新球面瓦制作過程為例,詳細解析整個鑄造工藝的流程。
2.1 球面瓦整體的型腔

圖11 凹槽面的造型與尺寸測量

圖12 組裝好后的形貌
該步驟(見圖7)是將球面瓦整體的木模放入砂箱中,將球面瓦的整體輪廓呈現出來,脫完木模后,在內壁均勻涂刷耐火涂料。
刷完耐火涂料后,即可對球面的尺寸進行測量,該球面的最終直徑為S?1060mm,經測量該半徑尺寸為545mm,能夠保證球面50mm的厚度。
2.2 冷卻水道造型(圖8.9)
此步驟很關鍵,因為它涉及到三個問題:(1)砂型在接觸鐵液時的排氣問題;(2)在澆注時,砂型如何保持固定;(3)澆注完畢后,如何清砂。
在這個問題上,鑄造廠設計得很好,采用鋼筋纏繞環狀彈簧空心鋼環埋在砂芯中,澆注時通氣、定型及清砂問題都得以解決。
造型完畢,涂刷上涂料烘烤干后,放置在球面瓦整體內腔內,進行第一步組合。組合完畢后,對相關尺寸進行測量,測量冷卻水道砂型的最上面到圓心為395mm左右,設計值為R395mm,即凹槽面壁厚的第一個半徑尺寸是達到設計要求的。圖10中第一排第二張照片中冒出來的“細繩”就是纏繞在鋼筋上用于通氣的環狀彈簧空心鋼環。
為了解決砂芯擺動問題,造型時在兩端造出大方塊狀,平穩擺放在球面瓦整體砂型上,上面最后還有上型箱壓著,左右均用單獨造型的砂芯固定,非常牢靠。
2.3 球面瓦凹槽面造型(圖11.12)
凹槽面造型完畢后,尺寸在? 685mm,而設計尺寸為?690mm,單邊加工余量為2.5mm,由于存在線收縮率問題,在澆注完畢后,尺寸變成? 675mm。
凹槽面的造型組裝周邊環繞放上火泥線,起到密封作用。
2.4 合箱和鐵液澆注(圖13)
當鑄件形狀復雜,厚薄不均時,由于澆注后冷卻過程中各部位的冷卻速度不同,往往會在鑄件內部產生很大的應力。它不僅會削弱鑄件的強度,而且在隨后的切削加工之后,由于應力的重新分布而引起變形,甚至開裂。因此,對精度要求較高或大型、復雜的鑄件(如機床床身、機架等)在切削加工之前,要進行一次消除內應力的退火,有時甚至在粗加工之后還要進行一次。
球面瓦在鑄造完畢后、機加之前必須進行退火去除內應力這一核心步驟,熱處理工藝如下:
(1)裝爐溫度≤200℃;(2)升溫速度≤80℃/h;(3)保溫溫度:500~550℃,保溫時間:4~5h;
(4)隨爐冷卻速度:30℃/h;
(5)出爐溫度:≤200℃,根據生產周期,可適當提高出爐溫度。
通過理論模擬計算和鑄造流程跟蹤,解決球面瓦開裂的問題,歸結如下:
(1)適當增加水槽內壁厚,有利于降低應力;
(2)球面瓦造型時,冷卻水道的芯子擺放、固定是關鍵,并且冷卻水道不可直角過渡,應采用不低于R20mm的倒角過渡,減少應力集中;
(3)球面瓦鑄造完畢后,在開箱清砂后、機加之前,必須進行消除應力退火這一核心步驟,將鑄造殘余應力消除。■
TQ172.622.29
:A
:1001-6171(2014)06-0041-04
中材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熱工分公司,天津300400;
2014-03-23;編輯:呂光